88岁老兵讲述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经历

2015-12-16 08:54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他16岁参加八路军,几度经历生死,攻打日军据点时险些牺牲,这样的经历让人敬佩。他,相继参加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阅兵式和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样的经历让人羡慕。这个人就是今年88岁的平度抗战老兵董成森。“打鬼子,俺从没怕过。现在国家强大了,能再到天安门接受祖国检阅,此生无憾。”12月10日,董成森讲述了今年到北京参加阅兵式的经历。

  1949年就参加过阅兵式

  南村镇前双丘村地处平度西南部,这个不到300户人家的小村庄,在上世纪40年代因为不少村民参加了在周边多次围剿日军的战斗而闻名,今年88岁的抗战老兵董成森的家就在这里。“麻烦问一下,董成森家住在哪?”“你是说那个参加阅兵式的老英雄?那人可了不得,走,我领你去。”在前双丘村,董成森大名鼎鼎,提起他,村里的后生都由衷佩服。

  “来了,快请进,路好找吧。”一进董成森家,老人正在院子里活动身体,和记者握手后就招呼妻子高秀珍沏茶。记者看到,88岁的董成森身体挺拔,双眼有神,走路坚实有力,除了有点耳背,看不出他已经88岁高龄。

  刚一坐稳,老人就给记者讲起今年9月3日到北京参加阅兵式的经历。看得出,董成森对此非常自豪。“第一次知道9月3日国家要进行抗战胜利日大阅兵,那时还不知道自己能去,就已经很激动了。”董成森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大阅兵,他就曾经被选中去了北京。他记得,当初那次也是经过了严格的选拔,通过打靶算成绩的方式,自己在连队上百号人中,成为唯一的入选者。

  到了北京,董成森因为身高太高,没能进入正步受阅方队,只能观礼。没能成为长安街上受阅部队中的一员,老人说当时也很遗憾,但阅兵时亲眼看到了毛主席,那可是一辈子的光荣。回到连队,董成森成了部队里的焦点人物,战友们围着他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脸上都是羡慕的表情。

  每天锻炼时刻准备着

  今年6月2日,董成森的儿子接到村里来的电话,说镇上接到通知,让董成森做好准备,有可能会到北京参加阅兵式。“我听说这个事后,真是乐坏了,真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再到北京接受检阅。”董成森说,自己原本打算在电视机前看阅兵式,没想到有这样的机会。

  “今年阅兵选拔有个硬杠杠,身体好是首要条件。”董成森回忆,自己先后参加了四五次体检,每次参加体检,董成森都有些紧张,就怕查出身体不好被刷下来,这段时间,甚至连感冒发烧都不敢有。通过初审后,老人考虑到今后还要继续体检,就坚持天天拿出一个多小时走路锻炼身体。

  今年7月10日,经过平度民政部门多次上门走访体检,结合老人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事迹等情况综合考虑,董成森最终被选拔为参加今年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式老兵之一。“定下来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孩子接到村书记一个电话,说我选上了,心里那个高兴啊。”他告诉记者,当天就让儿子开车带着他到了镇上,买了一套新西服,准备体体面面地去。

  花了60元“高价”理发

  时间越接近9月3日,董成森的心里就越激动。距离阅兵式前半个月,他先和家人一起去了四川,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小儿子。8月29日,他和家人从四川出发去往北京,当天下午在路上睡了两三个小时,然后从凌晨1点到5点,一直都没睡着。

  9月1日董成森抵达北京,他被安排住在首都大酒店,为了阅兵式上能有一个好形象,董成森让儿子陪着自己到酒店外找理发店理发。“北京理发贵,一次要60块钱呢,我还从来没花过这么多钱理发。”董成森说,自己当时也顾不上价格高低了,嘱咐师傅好好理后,就开始想象即将到来的阅兵式盛况。当晚在宾馆,入睡后老人又兴奋地醒来好几次。

  说起这次北京之行,老人的儿子董希祥也难掩兴奋,他告诉记者,自从父亲被选上后,精神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天天在家里哼着戏。“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我担心父亲太兴奋,结果我那一晚上也没睡着。”董希祥说,父亲这次参加阅兵式,虽然家人都担心他的身体,但全家人都很支持,并且感到非常光荣。

  看老兵方队走来

  流泪敬三个军礼


  9月2日晚7时许,或许因为奔波劳累、情绪波动比较大,董成森的血压有些高。吃完降压药,为了保持体力参加第二天阅兵式,老人早早就睡下了。到3日凌晨4时许,虽然距离阅兵式还有四五个小时,董成森又醒了。

  “太激动了,一旦醒了,根本就睡不着。”董成森说,考虑到即将入列参加盛大阅兵仪式,他干脆就起床洗漱,然后把早就准备好的军装、帽子、皮鞋穿好,再把自己的荣誉勋章全部穿戴整齐。在家人的陪伴下,董成森来到了宾馆大厅等待天明。他发现,此时的大厅里,还有不少老兵也在等待。说到这里,最让老人遗憾的事还是发生了。在阅兵前的几个小时,医生来为老兵们做例行检查,董成森的血压高压到了180以上,在家人和医生劝说下,他只能去参加观礼,这让老人有些沮丧。

  9月3日上午8时,董成森和家人一起被安排到天安门西区的观礼台。沮丧的情绪一扫而去,阅兵式开始后,等到抗战老兵方队的车辆一过来,老人马上站起来并举手,与车上的老兵们一起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说实在的,老兵方队过来后,我掉泪了,那是高兴的泪啊。”董成森说,整个阅兵式上,自己敬了三个军礼。

  “虽然我没上车参加阅兵式,但在台上看着阅兵式上那些先进武器,这些‘大家伙’可比以前厉害多了。现在国家强大了,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参加阅兵式,已经没什么遗憾了。”回忆起阅兵式当日的盛况,董成森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发挥“余热”为村“站岗”

  “小伙子,你没看过我阅兵式上发的纪念章吧,我拿给你瞅瞅。”聊得兴起,董成森把参加阅兵式颁发带有“八路”袖标的军装穿戴整齐,还特意把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式的纪念章挂在身上,刚一站定,他便举起右手打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怎么样,帅吧!”董成森豪爽地笑了起来。

  在董成森的军装上,还挂有三枚勋章,其中一枚“抗日纪念”勋章格外引人注目。讲起这枚勋章,董成森说,自己16岁就参加了平度县八路军武装委员会,成为一名送信员,经常为各村八路军送信。有一次董成森去中队送信,遇到日本兵盘查,他没有露出一丝胆怯,在挨了日本兵几鞭子后将信件安全送达。

  “我参加的大小战斗中,有一次这辈子都忘不掉,那次差点就牺牲了。”董成森说,1943年4月,为拔除平度兰底的一个鬼子据点,他和100多名战士分三拨向前冲锋。冲锋过程中,敌人一发炮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自己的右腿受伤,从战场上下来后,董成森养了3个多月的伤才痊愈。

  历经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后,在眼下的和平时光里,董成森的生活十分幸福。步入老年的董成森每天除了看报、散步,还喜欢养花。“现在老人每天傍晚都出去沿着村‘巡逻’转一遍,不让他出去,他还不愿意。”董成森的儿子董希祥说。“现在我身体好着呢,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去转转对身体好,再说为村里人看家护院有什么不对的。”看到儿子埋怨,董成森赶紧解释起来。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牟成梓  

   [编辑: 林永丽]

相关阅读

老兵 大阅兵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