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数量为近三年之最

2016-01-09 08:1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右)、陆朝阳。(资料图片)



  “70后”院士“80后”教授

  玩转量子的中国“男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支由中国科技大学的“70后”院士、“80后”教授组成的“青春站队”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收入囊中”。他们是“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团队的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和陈增兵。跟随记者的专访,让大家与站在世界最前沿的中国量子“梦之队”中三个“大男孩”面对面。他们是4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潘建伟,28岁起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的陈宇翱和陆朝阳。

  最新研究:今年会有“双响炮”

  记者: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京沪干线”进展如何?

  “梦之队”:两个项目稳步推进,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计划2016年发射。宇翱任总工程师的“京沪干线”也是今年开通。在阿里、丽江、乌鲁木齐、德令哈、兴隆等地,我们和传统观测站合作,建设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地面站通过光纤跟“京沪干线”大尺度量子通信骨干工程连接。

  记者:这意味着什么?

  “梦之队”:量子保密通信在城域网上的使用基本成熟,要实现广域量子保密通信,还需要借助卫星。如果这两件事都做成了,意味着一个雏形的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形成了。

  记者:百姓何时能享受量子红利?

  潘建伟: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一次一密、完全随机,所以能保证加密内容不被破译。理论上能保护全人类的隐私。当然,我们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发多颗量子卫星进行组网。

  厚积薄发:得诺奖将“常态化”

  记者:“梦之队”与诺贝尔奖有多远?

  潘建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某个团队身上。但我认为,目前中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铜基超导,中微子、量子、暗物质领域的工作,走在世界前列。至于谁获得诺奖,没法预计。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屠呦呦。10年以后,也许要不了10年,中国科学家得到世界最高荣誉的肯定将会越来越相对常态化。

  精神血脉:有些话能记一辈子

  记者:激励你们不断探索、创新的动力是什么?

  潘建伟:除了对科学的好奇,我们有着共同的精神血脉。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生前的一段话:“经历过许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但国家尚未摆脱贫困与落后……”这段话就刻在我们研究院进门大厅的墙上。

  陆朝阳:潘老师身上有种感召力,把学生送到国外去学习,大家先后都能回来。

  陈宇翱:2009年“十一”前,我在国外,潘老师给我发了条短信:“宇翱,我正在人民大会堂看《复兴之路》,感触良多!甚望你能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早日学成归国为民族复兴,科大复兴尽力!建伟。”当时我正在做实验,突然收到这条短信,真想把手里的活扔下,就回国来。我至今保存着这条短信。

  记者:什么是“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

  “梦之队”:通俗地说,就是根据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种全新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逻辑操作,并对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进行精确操纵,以确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计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国家科技奖 青岛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