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三五’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 以上。发展海洋经济可以扩大国内就业、克服资源能源‘短板’,而且通过高端引领还可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金融风险,实现资本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过,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我们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1月25日下午,在青岛代表团二组的分组审议会上,省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民建青岛市委主委于萍“把脉”海洋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看成绩 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于萍告诉记者,山东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海洋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8% 以上。2015年,民建青岛市委组织会员中海洋经济方面的专家,对山东省的海洋经济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对一些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情况进行跟踪对比。《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十二五”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0% 左右高速增长,高于全省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8% 以上。当前,“蓝色经济”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发展海洋经济不仅可以扩大国内就业、克服资源能源“短板”,而且通过高端引领还可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金融风险,实现资本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看问题 资源优势有待充分释放 于萍说,“十二五”以来,我省充分发挥海洋科技的引领作用,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海洋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发展长期稳居全国第二位。但在山东海洋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可持续方面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部分指标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也有不少差距。不比不知道,一比较才发现问题。于萍给记者摆出一组数据:从2010年到2014年,广东、浙江两省海洋经济比重均稳步提高,2014年上海市海洋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4%,而我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18% 左右。“在传统海洋产业中,虽然我们有着相当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但由于开发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海洋整体开发程度偏低,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海岸带开发趋于饱和而深海远洋开发不足。”经过对比分析,于萍认为,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的优势就可能相对弱化,甚至被别人赶超,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谈对策 着力培养海洋产业集群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山东省“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 以上。因此,山东亟需破解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厚植海洋经济发展优势。
于萍说,要坚持将海洋渔业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对传统的海洋渔业进一步创新和升级改造,实现高效、高端、环境友好的海洋渔业发展。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胆走出去,去拓展海洋开发的广度与深度。“要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化省内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和协调发展,着力培育海洋产业集群。”
于萍说,推动海洋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还要提升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她认为,下一步,要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技术升级,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重视研发生产与深海远洋海洋工程装备的配套产品,自主掌握核心技术。
国际合作研究是发展蓝色高端产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于萍说,要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注重联合研发,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及系统配套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跨行业跨区域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合作组织,推动建立海洋新兴产业的国际技术联盟,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海洋新兴产业企业加强与外国企业的互惠合作。
本报特派记者 郝园园 魏海洋 朱薪雨(本报济南1月27日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