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地铁可以多睡半小时
自从去年底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后,于丽红上班就不用赶了,早上至少可以多睡半个小时懒觉。
2012年,于丽红大学毕业后就在黑龙江路附近的海尔工业园里上班,从事物流工作。刚开始,她住在李沧下王埠附近,像很多上班族一样,上下班挤公交成了生活常态。单位要求早9点上班,不到8点于丽红就要在站上等车,顺利的话可以按时到单位,可一旦遇到堵车,就没准点了。
后来,于丽红搬到了君峰路附近居住,离单位更近了,但还是得8点出门,特别是遇上李村大集,那她就更得提早点走,防止堵车。不过每次走出家门后,她都会对围挡起来的地铁施工现场多看上两眼,期盼着能早日坐上地铁。
2015年12月16日,地铁通了。于丽红走出小区就是地铁3号线君峰路车站,坐上车到地铁大厦站不过10分钟,出了站对面就是工业园。“地铁通了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可以掐点出门了,不用担心路堵,早上还能多睡会儿。”于丽红开心地说。
“十二五”期间,作为青岛大交通网络的重要支柱,青岛的城际轨道建设工程在加快推进。2010年,青岛首条地铁3号线正式开建。到如今3号线、2号线、11号线、13号线、1号线过海段等5条线路已实现同时在建,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今年还将有两条地铁线加入建设队伍。
5条线路建成后,青岛东岸城区将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线网将延伸至城阳中心区、青西新区中心区和即墨市,共同构建起覆盖新老城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架。 记者 吴帅
坐上校车让奶奶安心
圣朋上小学一年级那年,青岛的专业校车已经开进了崂山,原本还在为他的上学路发愁的奶奶,一下了去了一块心病。从崂山港西社区后瞳村到晓望小学有七八里山路,当时还没有方便的公交车,村民出行主要依靠摩托车、自行车或私家车,村里的孩子们上学,都要家人骑车或开车接送,大一点的孩子就自己骑车去。可是对幼小的圣朋来说,他只有奶奶可以依靠,而且奶奶都70多岁了,身体还不好。在他很小的时候,亲人们相继离他而去,不是出走就是去世了,祖孙两人租住在村里,唯一的收入就是靠奶奶捡废品换钱。圣朋上幼儿园时,离家也就两三里路,那时奶奶骑着自行车接送他,还能应付,可是小学离家远了,奶奶身体也越来越差,骑车沿着崎岖的山路送他去学校真是力不从心。
好在2012年交运温馨校车开通崂山线路,圣朋和村里孩子都坐上了专业又安全的大鼻子校车。每天早晨,他只要等在村口,校车就会准时接上他去学校;放学后,又能把他及时安全送回家。奶奶也不用担心他冻着晒着,因为温馨校车里有空调,还有护导员一路陪护。
2011年9月22日,我市在市区试点开通了首条专业校车线路,采用了安全系数最高的“大鼻子校车”,并组建了专门的校车公司运营。经过试点后,专业校车陆续开进了农村,2012、2013年,市政府连续两年把农村学生专用校车的推进列入市办实事,每年新增600辆专用校车,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农村学生的上学路,也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记者 吴帅
一流幼儿园办到家门口
尽管幼儿园已经放假了,但张宇葳还是每天都要去幼儿园,“他特别喜欢上幼儿园。”张宇葳的爸爸张东源说。张宇葳是市实验幼儿园市北区学前教育集团保利百合幼儿园中三班小朋友,幼儿园就开在小区里,还是市实验幼儿园分园,“想想都替他幸福。”张东源说。
保利百合花园小区位于市北区金华支路,小区2006年开盘,目前有3000多户入住。张东源2010年搬到了保利百合花园小区,2011年张宇葳出生了,小区里配建的两所幼儿园依然只是毛坯,没有一点儿要开门招生的迹象。
2011年以前,市区公办幼儿园只有21所,但就在2011年,我市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质的民办幼儿园开建,市政府连续多年将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列为市办实事之一,普惠幼儿园以每年100余所的数量在增加。
2014年,市北区教育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回购”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做法,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用地为出让地,当年开发商是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了土地使用权,因此市北区要回购这两个幼儿园,不仅要支付幼儿园的建设成本,还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尽管回购幼儿园成本较高,但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幼儿园资源,短时间内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2014年11月,保利百合花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年轻父母的期待中启用了,更让小区业主惊喜的是,小区里的孩子不仅有幼儿园上了,而且上的还是市实验幼儿园。张宇葳和其他150多名孩子一起成为幼儿园首批小朋友。 记者 臧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