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经济区开展活动 3个月收集老物件200余件

2016-03-09 08:20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早报讯 农村娶媳妇用的 “上炕石”、渔船上用的马灯、陶制的渔网坠、上百年的衣柜、以前的胭脂水粉盒……这些物品来自不同年代,每一件都有“故事”,如今成了稀罕物。记者昨天获悉,红岛经济区开展“文化寻根”活动,3个月来,河套罗家营社区共收集民间老物件200余件。

  老物件充满时代特色

  在罗家营社区陈列室四周,堆满了各种收集上来的老物件。有衣柜、木凳等家具,还有渔网、船舵等生产用具,以及各种渔家生活用品。这些物件多是三四十年前使用的,有的已保存百余年,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很难见到。“不同器物代表着不同年代。”社区工作人员杨廷界拿起一个花瓶说,这叫“扣花”,外面是一个玻璃外罩,里面是一束假花。上世纪70年代,这种“扣花”很盛行,多是结婚时必备的装饰品。到了80年代,逐渐被“插花”取代,也就是将假花插在制作精美的开口玻璃瓶里。

  “这是一个儿童玩具车,是一名村民为儿子自制的。”杨廷界指着一个“三角”结构的木架说,下面还有三个轮子,如今它的小主人都已经40多岁了。

  踩着“上炕石”步步高升

  在众多老物件中,两块石头引起参观者好奇。“这叫 ‘锤波子石’,俗称‘上炕石’。”杨廷界说,别看石头不起眼,作用却大着呢。以前当地人结婚,新娘子进门后,家人都会在土炕前放这么一块石头,石头上再放一块年糕,新娘子必须踩着石头上炕,寓意步步高升。

  这块石头至少保存了百余年,据村民讲,平时石头一直放在房门口,到了夏天,人们就坐在上面乘凉。即使在以前,这样的石头也不是每家都有,村里一共不过三两块,遇到家里办婚事的,大家互相借着用。如今年轻人结婚都不再用了,可村里40岁以上的人,新婚时几乎都用过。

  “这叫马灯,是以前渔船上用来照明的。”杨廷界拿着一件黑乎乎的器物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当地渔民使用的渔船没有机械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电,渔民夜间出海全靠这个。它可以烧煤油,也可以烧柴油,外面是一个玻璃罩,上面留口,不怕风吹,可以通过调节燃芯来控制亮度。(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周娜 摄影报道)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