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从网上叫外卖的朋友们要注意了,你是否了解你订餐的饭店有无营业资质?食品安不安全?3月15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美团、饿了么两家主要网络平台提供了1300多家入网餐饮单位,市食药监局全面筛查后发现,至今仍有110家餐饮单位存在无证经营行为。相关负责人介绍,网络餐饮食品经营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是新兴业态,也暴露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无许可、超许可范围经营等诸多问题,还存在监管难题,青岛市将在今年出台专门管理办法加以规范。
■现象
订餐很方便但存有隐患 “网络餐饮食品经营,确实改变了现有的餐饮模式,极大方便了群众用餐,但由于是新兴业态,这两年扩张较快,暴露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无许可、超许可范围经营,以及违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工储运派送食品等问题,需要加以规范。”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到,现在青岛主要外卖平台分成四类:一是大型的、全国性的,如: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等;二是本地的,尚未形成规模的,如:青岛爱外卖、青岛食神网等;三是餐饮服务单位自有的,如:肯德基的宅急送等;四是有专营送货业务,包括送餐业务的,如:达达等。
前期,青岛市食药监局要求美团、饿了么两家主要网络平台提供入网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名单,目前这两家平台共有1300多家入网餐饮单位。
■做法
“线上线下”合力监管网餐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网络餐饮的发展,从2015年开始,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采取四类措施进行‘线上+线下’监管。”一是依法将餐饮服务的网络经营纳入管理,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审查入网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资质;总局新颁布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对提供网络经营的,许可时应当在主业态后括号标注。应当依法把网络食品经营,特别是餐饮服务单位通过网络订餐形式进行外卖,纳入许可和监管。
二是多渠道开展网络餐饮食品经营监管。在日常监督检查时,调查了解餐饮服务提供者是否进行外卖服务,特别是网络外卖服务。要通过美团、饿了么等知名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外卖信息进行搜索,主动发现和核查餐饮外卖商户的名称和许可、菜品等信息。
三是严控以外卖形式进行集体用餐配送。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堂等集体供餐有进一步明确要求。
四是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通过检查和核查发现未经许可经营、超许可范围经营、网上公示资质信息与实际不符等,要立即对问题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执法检查,从严查处相应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当地有网络平台运营商代理的,要依法监管和处罚,并通报工商等部门进一步查处;本地无网络平台运营商代理的,将查处入网商户信息,依法通报提供网络服务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原发证地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对餐饮店未经许可等违法行为,查处的同时,要求从网站撤销信息。
■执法
百余家存在无证经营行为 为了严格监管网络餐饮行业,保证食品安全,年前,市食药监局对美团、饿了么两家主要网络平台提供的1300多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名单进行了全面筛查,目前还有110家餐饮单位存在无证经营行为。
目前,市食药监局已在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进行了公开曝光,并要求各区(市)食药部门依法进行查处,并要求美团、饿了么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对入网餐饮单位进行清查,严把网上订餐准入关口。
■对策
岛城年内出台专门管理办法 这些无证经营的网络餐饮业户该如何处理呢?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称。根据法律规定,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履行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20万元的罚款,直至责令停业,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负责人告诉记者,但由于网络平台大部分都在外省市,因此,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存在较大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市食药监局力争年内出台专门管理办法,确保本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举报
遇问题电话和微信都能举报 同时,市食药监局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原《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就餐,由于参与外卖的制售点分布较广,欢迎广大消费者积极提供违法经营的线索,共同治理网络订餐这一新业态。投诉举报电话:12331;市食药监局微信qd12331。
记者 朱薪雨
■链接
57.13%的消费者认为网售食品风险高 15日,青岛市消保委联合全国42家消费维权单位发布了《全国食品安全大调查报告》,此次调查历时4个多月,133225名消费者参与。
其中,86.51% 的消费者认为路边早、夜市或小摊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高;其次是网店,有57.13% 的消费者认为网店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显示,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路边早夜市、小摊贩及新兴网店的食品安全检查,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在被调查者的消费习惯上,调查显示,44.37% 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会查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但看得并不仔细;同时有1.53% 的消费者根本不看。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焦虑情绪。此次调查结果显示,79.46% 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另有14.96% 的消费者则表示经常遇到。
在消费者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没有显著标注,不易辨识”占比超过60%;“宣传虚假或夸大”、“餐饮企业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三种情况的占比均超五成。
那么,在遇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消费者会如何处理呢?调查显示,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占比最高,为56.70%,向行政部门或消协投诉的,排在第二位,占比17.81% ;直接联系生产厂家的则较少,仅为4.29% 。调查还发现,仍有19.91% 的消费者在遇到问题食品后,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