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注意3大坑 看清产品投向防"飞单"

2016-03-17 10:51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银行理财产品以其相对稳健性吸引了不少投资人。银率网统计显示,2015年有超过五成受访者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投资人最关注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能力,其次才是产品风险。不过,一直以来,在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夸大收益、弱化风险、承诺保本保收益等现象依然较严重。

  看清产品投向,防止“飞单”发生

  据记者了解,银行在售理财产品通常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银行自行设计和推出的产品,由于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防控能力,加之这种资金池管理分散投资最终体现的是综合收益,因此更具有保障性,投资方向多为银行间拆借、票据业务等,此类产品的风险较小。第二种是银行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收益波动较大,尤其是在如今股市起伏较大的情况下,风险较高。第三种是代理产品,这类产品种类很多,包括保险等,其中绝大部分为信托类产品。

  “飞单”则是指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该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该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其最大特点是,承诺收益率基本上是银行正规发行、代销理财产品收益的2~3倍。而出售“飞单”产品由于是理财经理等个人行为,银行一般不承担相关责任,一旦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投资者维权可谓难上加难。

  为了避免掉入“飞单”陷阱,随手记金融研究院院长杨仁杰对记者表示,首先投资人不被“超高”投资收益诱惑,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他还表示,要知道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

  每款金融投资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管理人就是银行,而“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银行,往往以某投资公司,或是某基金管理公司的名称出现,因此一定要弄清楚产品的管理人是谁。

  了解产品结构,风险也随之不同

  不少投资人在购买银行理财时还不清楚不同产品的类型和结构。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产品。简单来讲,如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总体而言风险较小,风险程度视投资债券的级别而定,债券型具有最低的风险水平,同时收益率也较低,但是适合投资风格较保守的投资者。

  杨仁杰表示,短期产品主要投向货币市场类金融工具(包括逆回购、银行存款等)以及债券类资产(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短期融资券、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公司债、企业债等)等流动性强、风险低的资产。

  弄清募集期,免得收益“缩水”

  一般来说,与理财产品相关的一些时间节点主要包括投资期限、募集期限、产品起息日、资金到账日。

  不少投资人不注意投资的时间成本,很多时候以为签了合同第二天就是起息日。其实不然,例如一款产品是3月10日到3月20日是募集期,3月21日成立,那么从3月21日起,该产品才会计息。

  如果投资者过早介入,比如3月10日就认购,那么有长达10天的时间就会损失资金的收益。本金越多,收益损失越大。所以,同类型产品,较短的产品成立周期对于投资者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因此,银率网理财师建议,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弄清募集期,尽量选择在募集期最后一天认购会比较好,其间可以投资“宝宝类”活期理财产品获得一定的收益。据《新快报》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银行 理财产品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