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精准扶贫"造血"富民(图)

2016-04-22 06:3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老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时的帮助解决不了长远的问题,只有为贫困镇村和农户指出了生计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脱贫。产业扶贫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悉,今年该区将投入9648万元,对辖区5个经济薄弱镇、30个省定贫困村和35个市定经济薄弱村,475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8390人)实施“精准扶贫”,力争2016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经济薄弱镇、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造血”扶贫,新区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今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65岁的周庆文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中山前村,今年春天他在自家院儿里种了两畦地瓜苗,准备收获后卖给跟村里签协议的一家公司。以前只是用来自家吃的地瓜,这样每年可以为周庆文和老伴儿增收数千元。

  “造血”,周庆文家的地瓜是新区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新区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坚持开发式脱贫和“兜底”式脱贫并举。

  据悉,青岛西海岸新区今年将投入9648万元,对辖区5个经济薄弱镇、30个省定贫困村和35个市定经济薄弱村,475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8390人)实施“精准扶贫”,力争2016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经济薄弱镇、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

  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先是对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完善脱贫工作机制,对农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完善精准扶贫台账;建立精准脱贫认定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退出程序,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其次是精准分类,即“一户一案”,靶向脱贫。该区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农村贫困人口划分为先天型、孤寡型、劳力型、病灾型、资源型、供学型六种类型,选准脱贫途径,明确扶持方式。

  其中,张家楼镇对有劳动能力的孤寡型或先天型贫困户实行就业帮扶,比如镇政府提供部分保洁员、护林员、养路工等公益性岗位,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实现就近就业、就地脱贫。

  经济薄弱镇每年200万扶贫资金

  每个镇村的资源不同,情况也不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一村一策,一镇一规,才能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升经济薄弱镇综合实力,帮助贫困户最终脱贫。

  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开始,新区对每个省定贫困村每年给予60万元扶贫资金,每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每年给予50万元扶贫资金,专项用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到2018年,实现村主导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集体收入将达15万元以上。该区还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加快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从2016年开始,对每个经济薄弱镇每年给予200万元扶贫资金,专项用于产业发展。到2018年,经济薄弱镇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可支配财力增幅高于区级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接近区级水平。

  新区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突出特色定位,加快经济薄弱镇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新区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线,通过政策扶持,充分引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联动开发,为经济薄弱镇提供特色小镇建设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提升经济薄弱镇综合实力,实现华丽转身。

  此外,记者注意到,新区结合实际,建立起区级领导联系、功能区帮扶市定经济薄弱镇,以及区领导联系、区直部门帮扶省定贫困村、市定经济薄弱村的制度。

  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贷款贴息

  要“造血”先要“输血”,新区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金融保障政策。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制定扶贫小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将对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和带动一定数量贫困户脱贫的合作社或相关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我们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5万元以下‘富民农户贷’,银行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财政贴息,鼓励贫困户积极申请‘富民农户贷’,探索建立区属国有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该负责人介绍。

  此外,新区还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构建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脱贫有效对接长效机制。新区将组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省定贫困村和市定经济薄弱村开展“村企对接”。新区还将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建立扶贫志愿者制度。“社会慈善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扶贫开发。”该负责人介绍。

  另据了解,新区将出资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新老村干部工资发放,杜绝给村集体特别是贫困村产生新的债务负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我们党向全社会、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率先高标准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实现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张家楼镇 流转300亩地引来花木产业

  靠天吃饭,以花生、玉米这样的传统作物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前,张家楼镇成家庄村村民就是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市定薄弱村。甚至在2013年以前,村集体收入还不足5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不过,随着村里引进花卉苗木产业,不仅村集体收入呈数十倍增加,同时村民也搭上了这趟产业发展的列车,走上致富的路子。

  “现在我们村里的村民的收入已经不再是像原来一样靠着种花生、玉米,有很多不但有土地流传获得的收入,还可以到引进的企业中打工。仅靠这两项,收入就超过原来单纯靠种地的收入。”成家庄村文书王润军告诉记者。“我们村共有土地430亩,但长期以来一直由村民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村集体无法从中获益,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2013年起,三年来,该村已完成土地流转近300亩,为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鲁信珠山芝田生态园、西海岸花卉苗木市场等龙头项目相继入驻,仅土地流转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超过20万元,实现了可持续稳定增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仅给这个村庄的村民带来了就业的机会,还给想要靠着花卉种植创业致富的村民带来了机遇。据悉,下一步,张家楼镇将总结村企合作的脱贫模式,在其他5个贫困村进行推广,确保1个省定贫困村和5个市定薄弱村全部提前脱贫摘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做法在张家楼镇的扶贫工作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比如说成家庄村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把村民就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民生实事。该镇每年镇财政拨付专项经费,针对镇内蓝莓田间管理、绿化苗木管护、特色畜禽养殖以及三产服务等劳动力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培训超过3000人次,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劳动就业技能。

  不仅是这一个村,该镇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依托蓝莓、文化和生态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搭建平台,带动村庄脱贫致富。像成家庄村,通过产业发展,该村迅速搭上了产业发展“快车”,村庄造血能力大幅度提升,短短两年时间即由原来的贫困村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宝山镇 地里“长”出发电设备

  宝山镇中山前村的村民说起村里刚建的稀罕物来了兴趣,他们原先知道地里可以长庄稼,却从来不知道地里还能“长”出发电的设备来。“在你之前来好几拨记者看稀奇了。”村民们热情地介绍。从村前的山坡上往下望,村子的一侧正是即将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个发电系统每天都会为村里带来几百元的收入。

  据了解,这个项目是2015年中山前村利用三年扶持资金在村东建成的,占地1500平方米,安装了483片光伏发电组件,年发电量14万千瓦时,每年能为村里增加收入15万元。

  “将来太阳能板下面还可以种一些菌类,这些配套项目我们也在考察,为村里增加更多的收入。”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垂洁说。

  “我们村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一亩地按200元租给贫困户,原本1000元,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周垂洁介绍,通过这种形式村里一共租出了近20亩土地,贫困家庭用这些地种地瓜,为村民增收。村里跟一家配餐公司签订合约,按照规定价格收购村民的地瓜,保障了村民收入。

  2014年,中山前村还借助上级资金支持,投资12.7万元在村北对3口百米深机井配套,铺设电缆、建泵房、安装水泵和摄像头,解决周围农田干旱问题;第二年又利用农业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在村南、村东打了4口百米以上深水井。

  据了解,宝山镇有中山前村等8个省级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成为镇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地处风河、洋河的源头,是新区重要的水源地,不适合于引进工业项目,因此农业、服务业成为该镇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宝山镇计划在林子村水库南侧沃泉园区购买钢结构生态观光大棚1个,然后租赁给园区10年,这一项可为镇财政每年平均增加收入12.1万元,这种模式还在各个贫困村中复制,为各村增收。该镇目前正在推进9个精准扶贫项目,共投资440万元,每年将为村增加集体收入49.6万元。

  大场镇 草莓节做文章走出致富路

  今年岛城市民又多了一个采摘的好去处,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的“2016大场镇草莓文化节暨草莓采摘季”让市民大饱口福。由于今年栽种得稍晚,采摘期也比一般的草莓上市要晚,错峰采摘更吸引了一批喜欢吃草莓或者喜欢采摘乐趣的市民和游客。

  南辛庄村是大场镇3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此次草莓文化节能放在这里举行,是大场镇借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取得的成效。据了解,通过土地流转,南辛庄村将以前零散分布的草莓大棚集中做成了草莓产业园。在现场记者看到,娇艳欲滴的草莓吸引了市民采摘,而园区的景观搭建也在逐渐完善,未来草莓园还将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农户致富。

  草莓节的人气很旺。据了解,周末每天游客能达到500人左右,一个人30元的门票,村里提成5元钱,这一块收入就能达到两三万元。“今年还不是很规范,未来规范起来这部分还会增加。”南辛庄村支部书记徐从荣介绍,村里在草莓园内也有三个大棚,也为村里每年增加了数万元收入。

  据了解,目前园区一期规划120亩,2015年新建大棚24个,现有大棚108个,二期规划新建大棚120个,规模达到300亩,一次性能容纳2000人,建成后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徐从荣说,村里有2个贫困户在园区也有自己的大棚,他们自己不能干了,就租给别人。他们每年一亩地收入3000元,包括流转土地收入1000多元,一年能收入4000多元,加上其他补贴,贫困户生活有了很大的保障。

  大场镇还规划了樱花、蔬菜、渔业、特种动物养殖等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沿334省道、398省道分布的商贸街区;镇政府和海汇银行合作实施“红果果成长计划”,创新制定金融扶持政策,镇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海汇银行提供1000万元信贷资金,以南辛庄草莓产业园为平台,解决贫困户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大村镇 一个大樱桃棚年收50万

  春天又是繁花似锦的季节,而这些花对于农民来说就是秋季的收成。在新区广大的土地上,农业是重要产业之一,产业扶贫对于新区来说,就是结合各个镇、村的特色发展最有效的项目,原先有项目的寻求发展突破增收,没有项目的考察寻找合适项目踏上脱贫致富路。

  大村镇屯地村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最终确定了本地不太多的大樱桃项目。跟一般的蔬菜水果大棚不一样,记者看到,屯地村的大樱桃大棚像一座透明的大厂房。“这种大棚使用钢结构和专用膜搭建,膜等收完樱桃就可以拆掉,一年一换,钢结构长期可以使用。”屯地村支部书记曲维好介绍,这个棚有200棵大樱桃树,今年是第一年,树苗要进行剪枝去果,让果树深扎根。从明年开始正常挂果,由于是早熟的大樱桃,每斤在市场上能卖到50元左右,一个棚毛收入每年在50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

  这个项目的成功,也为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信心。将来该村还将通过流转等方式,建设多个大樱桃大棚,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多的受益。

  据了解,大村镇把兜底保障的贫困户做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依托特色产业,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通过“政府出资,园区出力,贫困户受益”这一模式,确保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确保全面完成贫困户脱贫任务。该镇利用镇级帮扶资金,为8户未兜底保障贫困户租赁大棚、购买食用菌菌棒,购买园区服务;同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农业园区向贫困户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加入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镇财政按照1:1配套给予补贴;该镇还出资购买一定数量的菌棒,农业园区提供“代生产”服务,产生的收益归贫困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内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半岛官方网站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