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霸"古法农耕实验田丰产在望 亩产1500斤(图)

2016-06-08 06:59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眼下,正值小麦成熟收割的农忙季节,岛城数千台联合收割机即将展开夏收。莱西市姜山镇兴隆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涛显得格外兴奋,因为他的“古法农耕”实验田,将迎来第二年高产期。昨天上午,记者在王志涛的百亩小麦实验田看到,即将成熟收获的小麦颗粒饱满丰产在望。王志涛从3年前开始尝试“古法农耕”模式,一种全新的“畜牧养殖和农业种植生态循环方法”获得成功,小麦不仅抗干旱能力增强,而且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斤左右,获得了农业部专家的称赞。

  高产实验田丰收在望

  “这就是高产的小麦实验田,一共接近百亩的面积,抗旱能力和产量在青岛地区首屈一指。”昨天上午,44岁的王志涛指着一片金黄色的小麦田兴奋地说,这片实验田是莱西市农业局和他共同开展的一个高产实验项目,在青岛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3年的实验,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目前正在进行产量稳定性测试。

  “你看,这些小麦的颗粒看上去要比一般的小麦粒饱满。”王志涛用手搓出几十个小麦粒说,同样数量的小麦粒,他实验出的小麦比一般小麦的重量要高出不少。去年,百亩实验小麦田,经过农业专家的测算,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斤左右,这在青岛的小麦种植史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水平。根据今年的平均气温和环境变化等因素,预计今年的小麦亩产能达到1400多斤,相比去年虽然低了一点,但这个产量已经比一般小麦高出了不少。

  “过腹回田”增加有机质

  “高产小麦实验,其实就是回归了古人农耕的原始方法,向土地要品质。”王志涛说,古代种植农作物都是采用家养的动物粪便等有机肥,他所养殖的400多头奶牛,每年用农作物桔秆作饲料产生的有机肥料,加上少量的现代化肥,正好可以供应百亩实验田所用。

  “有机肥料、深耕保墒和麦种加量加密,缺一不可。”王志涛介绍说,奶牛产生的有机肥称为 “过腹回田”,而这种家肥所含的一种有机质,正是目前土地中所缺少的物质。这种有机质可以让小麦颗粒的密度更大,重量也会随之增加。以前农民习惯了同一种耕地的深度,造成了土层底部出现“硬块”隔层,不利小麦根系深扎吸养,更不利于保墒。他采用深耕模式,将长久以来土层中的硬块敲松,让大量水分保留其中,到了干旱天气,就可以有效保墒,让小麦比一般农作物显得更加耐旱。

  “这种循环农耕方法,将来不仅能实现粮食生态环保,而且会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王志涛说。

  “小麦高产实验已经进行了3年,兴隆屯村的百亩实验基地,已经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相关专家的肯定。”莱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青岛地区,兴隆屯村的高产小麦独一无二,王志涛也被青岛农业大学专家称为“麦霸”。今年,由国家农业部主导的高产测试点也将落户兴隆屯村,这种“古法农耕”种植有望在全国推广。

  全市388万亩小麦将开镰

  目前,青岛小麦夏收工作已经展开。据市农委调查,今年全市计划夏收总面积388.6万亩,部分山岭旱地小麦已开始收获,夏种也即将展开。

  市气象台发布消息提醒麦农,未来一周,青岛市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7日夜间部分地区有阵雨,后期沿海有雾。气温总体不高,最高气温市区及沿海20~25℃,内陆21~30℃;最低气温全市15~19℃。南风为主短时北风3~4级。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收割和晾晒,温光条件利于夏玉米播种和出苗,但降水不足,要做好造墒播种准备。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