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场工地竖"党员突击队"大旗 成攻坚排头兵

2016-07-02 09:06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备受关注的青岛新机场今年进入主体攻坚年。目前,施工现场共有16家施工队伍、6家监理队伍进场,入场施工工人高峰时达到1600多人。在这1600多人的队伍中,活跃着200多名共产党员,他们成为新机场建设的排头兵。昨日,记者跟访了中铁建工集团“王金锋党员突击队”6名党员,感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背后的故事。记者 李德银

  工地竖起“党员突击队”红旗

  中铁建工集团青岛新机场高地铁站房工程项目部有55名一线管理人员,其中17名是党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这17名党员都是奋战在第一线,给整个团队起到榜样作用。由于新机场建设工期紧、任务重,55名一线管理人员和300多名工人吃住在工地,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由于最近天气较热,17名党员和工人长时间曝晒在太阳下,每个人都被晒得黑黝黝的。有一次,外单位的一位朋友见到他们,开玩笑地说他们就像是“从非洲来的”。为此,他们经常拿自己开玩笑,说是“从非洲来的”党员突击队。

  为了完成工程节点任务,6月25日上午,项目部成立了“王金锋党员突击队”,喊出了“奋战一百小时”的口号。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生宝来告诉记者,之所以成立 “党员突击队”,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和鼓舞作用,加快施工进度。

  为此,生宝来专门安排人制作了几面“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插到施工工地上,激励工人。如他所料,效果果然很明显,工人施工热情更加高涨,很多原本该轮休的工人,也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甚至一天24小时奋战在施工现场,有些工人累得躺在地上就睡着了。

  三天不合眼昏睡在工地上

  今年46岁的张军是6名党员中年龄最大的,老家四川资阳的他已经8年没有回去过了。“我们这个活,需要全国各地跑,施工的地方很多都是在荒郊野外,很多时候一个项目施工就两三年,刚干完就要调到下一个项目施工,连轴转是很正常的事情。 ”

  作为项目部副经理的张军,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工地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工地上300多名工人大大小小的问题,他都要一一过问。每天,他都要一圈圈地围着工地转,到每个施工现场去查看,而且经常上手帮忙。一天走下来,腿脚肿胀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夜里疼得睡不着觉,可第二天他又照常忍痛到工地检查。

  为了保证工期,新机场项目都是24小时施工,工人全都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无论白天黑夜,施工现场都是热火朝天,响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可以两班倒,张军忙起来的时候,有时几天都不合眼。这个月初,为了尽快完成甲方给的任务,整个项目的施工人员加班加点工作。张军更是靠在了工地上,整整三天三夜,几乎没怎么合眼。第三天的时候,困得实在支撑不住的他,在工地上睡着了。办公室的人到处找他都找不到,打电话也无人接听,这可把大家吓坏了,以为在工地出什么事了。大家四处寻找,才在工地一个小土坡上找到了张军,他累得已经昏睡过去。

  严把技术关蹲守一线

  除了苦和累,新机场建设对技术上的要求很高。生宝来告诉记者,以捆扎钢筋笼为例,如果没有十几年的经验,一般工人根本捆扎不好。 “现在用的钢筋笼直径2.2米,每个长度都在26米多,需要捆扎三个,放进直径3.2米、深度80米的桩孔中,这需要很高的技巧。两个钢筋笼之间要用特制的套筒连接起来,所以精度要求非常高,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否则套筒就无法将两个钢筋笼连接起来,相当于钢筋笼废掉了,几十吨的钢材就白白浪费了。 ”

  作为这项工作的技术把关人之一,每次捆扎钢筋的时候,张军几乎都要蹲守在第一线,指导每一根钢筋的捆扎。 “这个要注意测量好直径,钢筋捆得松紧要适中……”昨日,在施工现场,张军拿着一把卷尺,一边测量钢筋笼的数据,一边叮嘱捆扎的工人。 “张经理的业务水平很高,关键是能吃苦耐劳,和我们一线工人打成一片,我们都很服他。 ”一名捆扎钢筋的工人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高标准建设的机场,青岛新机场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这都在考验着张军这些一线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而他们就在用自己的执着和探索精神,攻克一个个难关,顺利推进施工。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