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修表匠"猫"腰37年 能在微米零件上打眼

2016-07-13 09:41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37年的职业生涯,让周文金对各种手表的牌子如数家珍。谈到手表,他的眼里泛着光,在热爱事业的周文金看来,探索时光的世界就像是在探索生命。37年的笃定坚守,37年的精益求精……几十个零件、百余颗螺丝、上千次拆卸、上万次扭动,无数枚手表,在周文金手中起死回生。记者 马小青

  听音辨症

  疑难问题过手便知


  时光倒退到1978年,16岁的周文金中学毕业,正式继承父亲的衣钵来到亨得利做学徒,师从亨得利技术部高级技师郑永海。“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不容易,做得好必须时时努力,做得精必要全心付出。 ”师傅郑永海的谆谆教导让从小热爱钟表修理的周文金励志做出一番业绩,成为整个行业的佼佼者。

  可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实现起来却无比艰难。无论是三十年前还是今天,真正高水平的修表技师凤毛麟角。这门对技术和精细度要求极高的手艺,仅学徒就要三年。先从最基本的拆装开始,由大钟到闹钟再到手表。一块手表单是小螺丝就有30多个,想要熟练维修,就必须重复拆装上万次。和他一起学徒的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每天盯着几毫米的零件“猫”着腰,8小时雷打不动,很多人都因为太苦太累、熬不住半途而废。

  在没有系统教材仅靠师徒口耳相传的情况下,周文金凭借着对修表这门技术的天赋和热爱,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晚上自己回家钻研,对于不懂的技术难题,搞不明白决不罢休。渐渐地他学会了在1微米的零件上打眼,37年的职业生涯里,大多数手表,他只要过一下手、耳朵一听就能找到问题所在。

  与时俱进

  技艺让时间“起死回生”


  从业37年,从周师傅手中“复活”的手表不计其数。从三十年前的梅花牌、上海牌到今天的欧米茄、劳力士,消费者腕上小小的手表见证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迁。周师傅说,中国人对于手表这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情结,每买一块手表都格外爱惜,所以师傅们每拯救一块手表就是拯救一段过往的时光。

  如今手表制作技术日趋进步,机械表、石英表、光动能手表,新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也要求修表师傅们的技术“与时俱进”。在所有品类的手表中,光动能手表维修起来最困难也最容易出现技术难题。尤其是精工、西铁城等日本品牌推出的高端光动能手表,对技师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别于瑞士的机械手表,在表面打开齿轮啮合度较低的时候,频繁的动作会损伤光动能手表的内部零件。这不仅考验技师的手工技艺,还要求技师学会测算手表运转数据并熟练使用检测调修仪器。每当测算存在细微的误差,技师必须重新测算,从头开始进行调试。

  修理过程中出现了难题,同事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文金。对于光动能手表的维修,周文金走在行业前列。他仔细查阅有关资料,反复琢磨各类仪器的相互关联,大大提升了技术部的维修能力。

  倾囊相授

  师徒传承工匠精神


  2000年之后,修表行业才有了专业的教材。在此之前都靠师傅传授和徒弟自己摸索。由于工作枯燥,出成绩慢,能潜下心来研究修表这门手艺的后备力量日渐稀缺。经历了学徒的艰辛,得益于师傅的倾囊相授,已成为亨得利首席技术骨干的周文金十分“惜才”。

  带徒弟是周文金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2000年之后,周文金一共带出了十几名徒弟,都成了高级维修员。他善于在实践中指导徒弟,带着大家一起研究,耐心指出操作中的问题,让徒弟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周文金在维修部创立了晨会制度。正式上班前一个小时,周文金已经坐在工作台前处理昨晚徒弟们留下的技术难题。上班后他和老同事们一起将徒弟们昨天晚上汇集的疑难杂症一一分析,指导徒弟们怎么调理好这些手腕上不听话的仪器。在徒弟们眼中,师父平常话很少,甚至有些无聊。因为只要有活,师傅可以一坐半天不动,平日里一开口,大多跟修表有关,就连下班路上聊天也变成了业务交流。

  如今,亨得利的许多技术新生力量同师傅周文金一样,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百年老店的技师来说,用心钻研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是他们几代传承的财富,更是心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修表匠 微米零件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