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来临,为了保证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青岛边防几乎每天都派出船艇巡逻。边防官兵中,有一群最耐热的兵,他们要在超过50℃的机电舱内轮流值守,随时观测20多个仪表,保障巡逻艇的正常运转。 8月1日,记者探访了这群可爱的战士。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娄铭 刘增祥
50℃高温里他们有绝招 8月1日上午,停泊在奥帆中心内的边防巡逻艇驶出了靠泊的码头。尽管在甲板上有阵阵海风吹来,但从后甲板机电舱爬出来,轮流进入前舱的战士身上还是挂满了汗珠。记者跟随轮换的战士李超来到后甲板,刚打开机电舱的盖,一股热浪冲出。 “螺旋桨的动力,仪表供电都是靠里面的机器驱动。”李超告诉记者,这里是巡逻艇的心脏部位。
记者跟随李超进入不到两米高、只有10余平方米的机电舱后,耳边很快传来“嗡嗡”声。尽管分贝不是很高,但一直不停。李超弯着腰来到了油泵边坐下,开始来回推倒油泵的把手,将燃料注入发动机中。进入机电舱内不到一分钟,李超的脸上就已经到处是汗水,迷彩短袖也被汗水打湿。记者抬头看了看温度计,机电舱的温度已经接近了50℃。
每隔十几分钟就得轮岗 10余分钟后,李超的战友下到舱内和他轮换。回到后甲板的李超告诉记者,船艇兵分为机电组、航海组等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有限,作为机电组的战士,他们往往是三个人就要保证整条船艇的运转。 “里面的温度超过50℃,而且很闷,我们不能在里面呆太长时间,但每隔10几分钟,一个人出来了,我们又要进去。 ”李超和战友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其他岗位的战斗力,除非万不得已,机电兵不会让其他岗位的战友替换。
记者和李超再次进入机电舱中发现,李超除了给发动机供油外,还时不时地起身检查周边的20多个仪表——机电舱里有排风系统、供电系统、船舶动力系统等10多套设备。
“两个主机、两个辅机、还有八块蓄电池和油泵、并电箱。”李超表示,水箱的水温要保证在70到80℃之间,柴油油温要保证在40到50℃之间,光这两样,他就要时刻注意,而船艇一旦颠簸,他马上要抓住头顶的杆避免磕伤和机器高温的烫伤,根本顾不上头上的汗珠。
幕后故事
他们曾挽救巡逻船 副艇长王庆喜也曾经在机电组值守,他告诉记者,机电舱里的战士们不仅默默地做出了贡献,还曾经挽救过整条巡逻艇的安全。 2014年一个夏日的下午3时许,这条排水量为50多吨的巡逻艇在大港海域执行完任务返回奥帆中心码头,沿海岸线行驶到太平角老鼠礁一带时,一台发动机突然停摆,整条船失去动力,随时可能被海浪推向岸边礁石。王庆喜和机电组的战友坚守在50℃的机电舱内,在最短时间内维护一台发动机以大功率运转,让船不至于失去动力和航向,在洋流将船推倒离岸只有300多米远时,官兵们终于恢复了对船的控制,将其开回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