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南区医保城超百岁养老院,护理人员培训如何照顾老人翻身。
文/半岛记者 朱薪雨 图/半岛记者 王滨
养老床位逐年递增,而背后约四成的空床率也让人捏把汗;现存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种模式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促进养老服务切合老人实际需求,今年,青岛市市办实事中提出将建设30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将集机构养老的专业性、日间照料中心离家近等优点,还能辐射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市南区医保城超百岁养老院已建成并即将运营。但是社区养老院毕竟规模较小、受众群体少,养老服务还未形成品牌及专业化,这一系列现实也摆在眼前,养老社区化之路能否行得通、走得顺?这或许尚需时间来证明。
找家合适的养老院,难 宋桂娟大妈是一位退休工人,今年78岁。2012年,老伴离世后,她便一直和儿子一家生活。白天孩子们都去上班、上学了,她在家很无聊,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定搬去养老院居住。可惜,三年的时间她先后考察了3家养老院,没有一个留住她的。
“我最早时候想住一所公办的养老院,费用不低,一个月三千多块钱,床位也很紧俏,根本住不进去。有些老人在我之前申请的,都排了半年多了,还没排到。”宋桂娟说,自己想尽快住进养老院,于是托人打听了一家养老床位空余的养老院,但是住了一段时间,实在不适应,“那里的服务态度还真是不错,饭菜也还可以。但是硬件条件确实不太好,房屋通风不畅。都是老人住在一起,不少身体又不好,很容易产生异味。”宋桂娟的儿子徐先生告诉记者,他就这个问题咨询过养老院,负责人也很无奈,说毕竟是私人办养老院,资金有限。
宋桂娟最后选择了一家评价还不错的民办养老院,但因为离家比较远,孩子们看望她很不方便,孩子觉得有些愧疚,提出还是让母亲搬回家住。
几次下来,宋桂娟对能否住进合适的养老院有些茫然。“是不是我要求太高了?”宋桂娟疑惑道,“想找个离家近、条件不错、价格别太高的养老院就这么难?”
养老床位多了,空床数不减 民政部今年7月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而在青岛,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1万,占总人口的20.6%,高出全国4.5个百分点,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在日益增长的养老床位背后,在部分优质养老院挤不进去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大量养老床位空置的情况。以青岛为例,全市拥有5.82万张养老床位,入住老人只有约1.8万人。当然,其中包括约1.4万张日间照料中心的床位,因晚上不接待老人居住,所以不纳进入住人数统计,但此外还有2万余张养老床位是处在空置状态,约占总床位数的四成。
“这其中存在着养老床位‘结构对应度差’,也就是说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床位与实际存在的不相符。”岛城养老服务业专家、市养老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不少老人或子女特别希望老人住在社区的小微型的介入式养老机构,一是离家近,二是子女照料方便,三是收费便宜,四是左邻右舍熟悉度高,联系方便。而恰恰这种社会需要的养老机构,是现在最缺的。
30处养老院将现家门口 今年年初,青岛市发布10件市办实事,其中有一项就是“建设社区小型养老机构30处”,这为社区小型养老院提供了发展契机。根据规划,将在六区四市各规划建设3处。截至目前,30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已建成1处,即市南区医保城超百岁养老院,目前正在办理食堂的餐饮许可证,一旦落实将立即开始运营。还有位于李沧区、平度市两处养老院也即将建成等待正式运营。此外,4处社区小型养老院已装修完工并正在办理登记手续,剩下的正在装修改造,选址规划。
在市南区医保城超百岁养老院,记者看到,墙壁被刷成了白色和绿色,显得十分清新、充满活力,共设置了11个房间,有两人间也有六人间,老人可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在每间卧室里,都配置了空调、衣柜、独立卫浴,还配备了扶手等设施,老人的床铺也是可升降的,达到医用标准。养老院的尚院长说,养老院定价不高,自理老人平均每月2500元,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平均每月3700元。还聘请了专业大厨,将为老人提供最新鲜、健康的餐饮。自从养老院开建以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可融合三种养老模式优点 “现在主要存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形成‘9073’格局,即90%老人居家养老、7%依靠社区养老、3%依靠机构养老。”岛城养老服务业专家、市养老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三种养老模式各有千秋,相得益彰,但也都存在着一些弊端。
记者了解到,这三种模式中,都难以实现老年人既想享受养老院的周到服务,又不想离家太远的愿望。例如,一些大中型老年公寓床位较多,容纳的老人也多,但是对于多数老人来说,住进养老院就相当于“搬家”,就要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社区、老朋友,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
后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应运而生,它满足了老年人在社区吃饭、休闲、学习的需求,也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老来乐;但同时,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老人每天都要从家里挪到照料中心,晚上还要再挪回去。而且心梗等部分病症容易在夜间发病,离开了服务人员的专业照料,如在夜间遇到突发情况,难以确保及时救援。
而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因为专业机构数量、人手有限,目前还难以做到对所有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按摩等全套上门服务。而且服务人员在家逗留时间最多3个小时,如果想要全天候服务,无异于请一个保姆,花费更高。因此现在的居家养老,更多还是依托于老人自己和子女的照顾。
“在社区建设小型养老院,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现存的问题。”青岛市民政局福利处副处长刁新艳分析,社区小型养老院能够有效地将这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吸取了机构养老人员专业性强、服务全面的特点,又满足了老人希望居住在熟悉的社区的愿望,方便子女亲人的照顾,同时还能辐射到居家养老,对于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建议走品牌化规模化之路 社区小型养老院就是完美无缺的吗?它的发展之路会一帆风顺吗?就目前来看,现在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
“目前绝大多数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因此在社区里建设的小型养老院,不能单单是个一般的养老院。它应该辐射到居家养老服务,面向社区里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上门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养老服务,这才是建设社区小型养老院的意义所在。”刁新艳强调,这无疑对社区小型养老院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
事实上,社区小型养老院并非今年才在岛城出现,去年在平度市成立的嘉美奇老年公寓共规划了13张床位,应该是岛城第一家社区小型养老院,位于市北区的瑞昌路养老院也算是社区小型养老院的试验点,而记者了解到,从已经建成的这三家社区小型养老院来看,护理人员仍以“4050”人员为主,年龄相对较大,对于养老护理专业方面仍有一定欠缺。同时,因为规模小,收住老人少,价钱不算高,前期在利润方面也不是十分乐观,这也就更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