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东韩社区整村改造进展如火如荼,高楼拔地而起,渐近封顶。然而曾经,在当时的东韩村西、保张路以北的位置,有一座古老的家庙屹立,那便是东韩王氏家庙。家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进的院子,正门口是一座门楼,上挂匾额,上书“王氏祠堂”四个字。一进大门,正对着一面照壁,大门右面是一间更房,供打更、看管祠堂的人居住;左面则是一颗大槐树,估计有上百年树龄。
家庙中房屋的墙用三层甲级石砌建,上垒青砖,因为年代已久,呈现出古老家庙特有的黑灰色调。第一进和第二进都在屋子中间设有走道,可直通第三进院子。而这第三进院子,便是宗谱存放和祭拜祖先的地方。宗谱平常并不挂起来,而是放在专有的木盒里,放在屋梁上,只有等到特殊日子,族人才将宗谱从木盒中请出来挂在屋子正北面。
家庙的具体建造年份不详,据今年62岁的王文聚老人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还曾跟随家中长辈前来祭祀过。当时,大部分族人会选在大年初一祭祀先祖,为了迎接这一天,进入腊月后,就有族中稳重有阅历且热心的族老开始操办,向族人集资购买祭祀用品。除夕当天,要将当年去世的族人“上名”(将去世族人的姓名填到族谱上),然后在祠堂内挂起宗谱,并在供桌上供上猪头、鸡、鱼等贡品。大年初一上午,族里的男丁们就成群结队,带着香纸来家庙祭拜。从除夕当天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家庙中都有专人照看。
东韩家庙的祭祀活动一直持续到1996年。后来,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家庙中的宗谱被烧毁,随之,祭祀活动也停止。据王文聚回忆,后来,因为家庙闲置不用,这里成为小孩子逢年过节时游戏玩耍的所在。解放后,家庙平时也作为教室使用,东韩民办小学和中韩小学也都曾在家庙办学。60年代后期,家庙的门口被拆除,原更房的屋子用来做铁匠坊,后又用作磨坊、粉碎机房,家庙第二进的屋子则被用作理发组、维修组的办公场所,后用作医务室。
1974年,为建造木工厂,将家庙的后半部分拆除,建造厂房做木工厂仓库。“直到前几年整村改造,这里也纳入了改造范围。”王文聚说。从此以后,这座古老的家庙被永远地载入历史。所幸,村中有居民于去年发起整理家谱,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一本村志和一本家谱。
通讯员 孙培格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