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半数市民爱锻炼 5年内建设600片足球场地

2016-08-20 14:1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记者 杜金城

  5年建设600片足球场地,打造“足球名城”;投资60多亿元的青岛市市民健身中心、青岛市水上运动中心、青岛市射击运动中心、青岛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青岛市网球中心等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动工;莱西、即墨、平度体育(健身)中心也于近年竣工或开工建设,实现每个区市均有体育(健身)中心……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近年来,青岛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精神,坚持把全民健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岛城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记者了解到,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8.5%。

  政府舍得掏腰包,健身设施超8400处

  发展群众体育首先就是要加大民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这不仅是“大群体”工作的核心,也是政府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职责所在。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投入2亿多元,配建公益性健身设施3855处;投资12亿多元建成了青岛黄金海岸健身长廊,市北区体育街、奥林匹克公园,李沧区李村河健身长廊,黄岛区户外活动营地等一大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投入5000多万元,在居民社区建成了107个小型健身中心,全天候对市民免费开放,“风雨无阻”的健身模式已初具规模;2014年与整治大沽河同步,建成了两岸延绵200多公里的自行车骑行道、轮滑赛道和马拉松跑道,为本市的健身设施网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各区市财政也不断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建设社区健身中心、县区级老年活动中心、健身长廊、体育公园、百姓乐园等,累计投资达21亿元,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目前,全市拥有健身设施8400余处,形成了市、区(市)和社区比较健全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较好地为群众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健身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每区市有体育中心

  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青岛市将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纳入2015年市办实事项目之一,并投入7000万元,在全市建设106处笼式足球和多功能健身场地,为1054个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青岛市在2016年又把建设100处以笼式足球场地为主的健身场地列为市办实事。同时,市政府出台了《青岛市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2015~2024)》和《关于加快青岛“足球名城”建设的意见》,提出5年建设600片足球场地,打造“足球名城”,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健身环境。投资60多亿元的青岛市市民健身中心、青岛市水上运动中心、青岛市射击运动中心、青岛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青岛市网球中心等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动工;莱西、即墨、平度体育(健身)中心也于近年竣工或开工建设,实现了每个区市均有体育(健身)中心。

  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采取政策倾斜、审批优先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由社会资本投资的新兴体育馆位于市北区最繁华的地段,建设投资1.2亿元,其中,市财政为其配置了部分健身设施,并每年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引导他们低价位惠民开放,支持全民健身工作,收到良好效果;李沧区中联俱乐部是利用政府公共用地建设的健身场馆,建成后为周边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城阳区“天泰运动工厂”具备发展青少年攀岩等极限运动的基础,市财力给予部分扶持资金支持其建设了室内攀岩设施。

  推进“体教结合”,培养“未来之星”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加强群众体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青少年体育的基础建设,同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

  2011年,全国首届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在青岛举办。2012年,下发了《青岛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导本市青少年体育运动深入发展。以足球、田径等传统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生10项联赛已经形成规模,足球、羽毛球、帆船等特色项目进校园活动,为阳光体育运动注入活力。青岛每年培训体育教师100余人,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得到健康发展。

  从2014年开始,在中小学中普及游泳运动项目,努力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掌握游泳这项健身、生存技能。开展文体“2+1”活动,即每个中小学生掌握2项体育特长和1项文艺特长。本市还积极盘活现有资源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以达到给更多青少年提供运动场所的机会。经过体育、教育、财政等部门多方努力,现在本市部分区市已实现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到2017年底前,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全部对外开放。

  从2014年开始,本市创办了民间“青岛球王”系列赛,比赛设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4个项目,两年来,共有5万多名市民参加了比赛,产生“青岛球王”284名。2015年举办了第二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48.5%群众经常锻炼,健身活动“山海本色”

  元旦健康跑、畅游汇泉湾、社区健身节、沙滩体育节、帆船周、登山节是目前青岛市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六大板块”。下一步,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和“大型示范、小型多样、特色推动、竞赛吸引”的全民健身活动工作思路为引领,将会组织开展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赛事和展示活动。

  青岛市未来还会不断提高组织水平和活动影响力。积极举办规模大、层次高的主题活动,如世界行走日、全国徒步大会、全国奥林匹克日长跑、全国全民健身万里行、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有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市每年举办市级大型全民健身活动4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社区级活动1000余项,直接参与群众近400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8.5%。

  除了活动的数量外,还会重点围绕山与海,打造“山海本色”特色健身活动。2003年以来,本市连续承办全国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并确立每年4月的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登山日。连续六年举办了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极限帆船系列赛和城市俱乐部帆船公开赛、国际帆船周。“欢迎来航海”等活动拉近了帆船项目与市民的距离,提升了“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各区市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全民健身“一市(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的格局,贴近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突出了本地特色,如崂山区的国际100公里山地越野赛、高新区的国际马拉松等。

  有教练有平台,指导科学健身

  全民健身网络组织建设会作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延伸群众体育管理、夯实公共体育服务根基的保障。这将会为市民科学、有计划的健身,提供有力地帮助和指导。

  本市各区市都分别建有老年体协,实现了区市级老年体育工作“三纳入”;各街道居委会和乡镇也都建立了由专职副书记挂职的老年人体育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和培训;通过市体育总会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扶持社团建设,目前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已经达到50个;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农民健身俱乐部、文体大院,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健身组织,带动农民健身活动开展。

  目前,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万人,全民健身辅导站点达到4600余处,保证每个站点至少配备一名负责人和2名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市民科学健身。下一步还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服务。充分发挥市、区(市)两级和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科技服务未来会在群众体育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依托市全民健身中心,成立具有检测、科研、运动干预、信息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平台,依靠这个平台,促进国民体质监测与社区大讲堂的有机结合。同时,实施国民体质检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部队等“六进”活动,每年完成8000多例体质监测任务,发布本市市民体质监测报告,指导市民科学健身。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