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广阔
约车去上班,刚走两分钟却被司机“抛弃”路边,司机表示自己有事儿,“不想拉你了,你赶紧下去”。下车后张女士仍心惊胆战,并发现乘坐的车辆并非滴滴软件显示车型。她将这一情况反馈至滴滴公司,得到了一分钱的订单取消补偿费。(9月4日《北京晨报》) 网约车新政公布已满月,然而当媒体盘点全国各地出台的新政实施细则情况时却发现,有些地方实施细则迟迟没有出台,而有些地方公布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似乎大有回到出租车管理老路上来的趋势。这种倾向,无疑引发了公众和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担忧。
然而媒体曝光的某些事件也表明,公众应该担忧的还不仅仅限于此。比如北京市这位张女士,在乘坐网约车的过程中就遭遇了惊魂一刻。当她把所有这些遭遇反馈给滴滴公司以后,得到的竟然是一分钱的订单取消补偿费。
一分钱,连菜市场里都不好意思再收这样的零头了,堂堂滴滴公司,竟然将其作为补偿金转到消费者的账户里,收到这样的补偿,相信很多消费者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怠慢与羞辱。而在笔者看来,廉价补偿背后暴露的问题,其实更加值得关注。很多市民之所以选择网约车,就是觉得网约车的服务更加周到,不会发生拒载、甩客、绕道等问题,但是这位网约车司机,在乘客仅仅上车两分钟之后,就以“有急事”为由,以粗暴的语言要求乘客下车,这显然与乘客对网约车的期待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按照大多数网约车公司的规定,如果乘客约到的车型与滴滴软件显示的车型不一致,应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其中可能涉及到无证驾驶、套牌车等问题,乘客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然而面对这辆网约车的问题,滴滴公司却完全一副轻描淡写的态度,甚至想以一分钱就把消费者打发了。
如果说因某些地方政府对网约车的态度不够明朗,需要公众和网约车公司共同呼吁的话,网约车公司就必须先加强内部管理。假如对此类问题不加重视,那么公众在失望和不满之余,难免会心存忧虑。因为这样的网约车乱象直接侵害的就是消费者的利益,而得罪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所以,当网约车走过了萌芽、兴起、壮大等一系列过程之后,确实得回头看看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和消费者期待值之间的距离了。毕竟,除了前途未卜的价格优势,服务才是左右消费者选择的根本,没有了服务,也就很难谈得上未来。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