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增速放缓,但中国电影产业仍处于黄金时代;中国电影也需要工匠精神,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是发展命脉……昨日,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电影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论坛着眼于当下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聚焦影视行业发展动态,探讨影视行业发展前景,为国内影视文化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平台,促进影视文化繁荣发展。
把脉中国影视发展新方向
本届论坛是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八大论坛之一,以“把脉中国影视发展新方向”为主题,主要分为电影产业化发展论坛和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论坛两部分。本次活动为期三天,由山东广播电视台、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山东影视传媒集团、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承办。
论坛上,来自影视产业界的大咖纷纷发言,亮点纷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认为,中国电影实施产业化改革以来,做出了一系列石破天惊迥别于历史的改革,改革成绩也有目共睹。
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山东影视传媒集团董事长吕芃介绍,山东广播电视台和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分别作为传播机构和生产机构,长期以来坚守的核心是优质原创内容的生产,而文化自信正是做好文化生产的重要原则,全产业链线上线下的互动也是未来的必须选择。
在电影产业化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开展以“中国电影文化建设:从数字走向诗”为主题的讨论。在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电视剧‘工匠精神’:现实主义的再深化”,深入探讨了电视剧制作的“快”与“慢”、电视剧生产的“多”与“少”、电视剧项目的“大”与“小”等话题。
西海岸打造影视产业集群
青岛是中国百年电影的同行者,也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最早见证者,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影视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使青岛逐步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最优质的影视产业基地之一。
青岛西海岸新区汇集了青岛东方影都、惠普全球大数据产业基地、国际数字娱乐港等重大项目。仅2015年,西海岸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47.2亿元,居青岛各区市之首。总投资500亿元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是世界唯一具有影视外景、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项目。整个影视产业园分为影视外景地与影视制作区。影视产业园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打造,业态涵盖外景拍摄区、影视制作区、电影外景服务区、影视会展中心等功能区,涵盖影视产业链各个环节,为各类影视剧拍摄提供一站式服务。
以东方影都为依托,西海岸新区加速发展影视基地、会展、主题公园、演艺娱乐等业态,以及星级酒店、国际医疗、教育配套等配套产业,影视创客中心引进影视企业近50家,成为世界唯一集拍摄、制作、发行、电影季等全产业链影视中心,整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另外,配合影视产业园的开发建设,西海岸新区推动设立了50亿元专项影视制作扶持基金,今年10月,《环太平洋2》等好莱坞巨制将在青岛影视产业园摄影棚拍摄制作。
西海岸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志军介绍说,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将依托东方影都等百亿级大项目,积极规划建设世界级影视基地,推动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落地,为千亿级影视产业链入驻青岛提供全面保障与支持,承载起青岛 “影视之城”的使命。 本版撰稿 记者 刘海龙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张宏森
用工匠的精神做电影
从2003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实现了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5%的市场增幅,出现了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体现世界电影现代品质的一批电影。
我国影院基础设施建设也突飞猛涨,从2003年中国的电影银幕不足1800块,到预计今年年底银幕总数有望达到40000块。从中国的电影不足北美电影市场的1%,在2015年底发展到北美电影市场的65%。中国的电影作品从过去不足100部的故事片生产量,到现在稳定在700部左右的框架,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改革所带来的重要成果。
今年,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舆论说中国的电影增速放缓,中国的电影面临了一个发展的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截至目前,中国电影的市场增幅仍然超过了12%,但是我们要知道,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增幅是在一个特别偶然的高速路和高区位上在运行。我们知道北美电影市场上半年的增幅是0.4%,中国电影仍然在1-8月份保持了12%的增幅,也证明了这个产业还是在稳健、持续的推向进步和前进。
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中国电影目前面临着三重任务:第一重任务就是聚焦质量和水平,体现电影的工匠精神。中国电影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我们在实现数字突破的同时,一定要体现中国电影的文化引领,一定要体现中国电影的诗意情怀,一定要体现中国电影的悲悯意识,一定要体现中国电影的责任担当,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电影质量和水平上要有迅速显著的提升,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命脉。要用工匠精神,要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用精雕细刻的精神,来提高中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
在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中国电视剧产业也空前活跃,精品电视剧作品层出不穷,工匠精神在电视剧制作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应该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或者是一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我们在剧本创作阶段,要舍得投入去找好的编剧。同时,在剧本题材选择上,我们也要紧紧抓住这一点,把剧本做扎实,把好的剧本反复打磨,这样的作品成功概率才大。
中国电影还要保持有容乃大,宽容开放的文化胸怀。是的,大家看到很多烂片,看到了很多不合乎我们内心审美期待的作品,看到了很多跨界人才、新晋人才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如我们心中所愿,但是让我们给他们以宽容的目光,我们相信他们今天平庸的表现,通过市场的教育、观众的教育、时间和历史的教育,在未来他们可能会成长为中国电影奇迹,可能会成长为中国电影人才。万里长征总要走出第一步,对于那些新型的人才,对于那些跨界的人才,保持一点耐心,保持一点宽容,给他们一个初出茅庐、磨炼的机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 饶曙光
中国电影还处在成长期
中国电影从整体上来讲,仍然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在三个层面做出很大的努力。首先电影的工业水平需要提高,比如说战争片,我前几天也看了中影集团新出台的作品。我们知道,战争片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产业的综合水平和综合实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战争片还是更多对战争场景真实的展演。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现在电影是不是可以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这个问题其实还是需要讨论的。因为有人提出电影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这是有条件的,不能完全是一种刚性需求。现在为什么出现增速放缓?可能就是因为它不是像我们吃饭、喝水、穿衣这种刚性需求。
我们梳理这十几年的发展会发现,电影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但是有中华品德、中华审美精神的作品还是偏少。如何创作更加经典的作品,这其实是我们要回答的第三个层次,就是电影要满足人的这种精神需求,提升人的情感追求。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相信电影电视剧精品应该发挥一个品牌作用。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俞虹
创作要慢心静心定心
今天的中国电视剧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数量向质量转折,如何真正走向精品。现在是关键的转折点。
我们看到的数据是中国的电视剧收视市场是如此之大,电视剧的受众覆盖是12.8亿,而网络覆盖是9.09亿,它的复合受众是11亿。如此大的一个电视剧受众市场,对电视剧的需求是非常之大的,我们的电视剧是否真正完成一种品质与品牌,也就是文化引领、诗意情怀、悲悯意识、责任担当,这就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选择一个现实主义的题材后,我们如何做,如何让它真正成为引领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艺术作品,实际上它的艺术品质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有更多的钱,更好的设备,更好的技术支撑,有更多人在做努力的时候,同样的制作是可以快的,但是无论快与慢,最核心的问题是好与坏,你究竟做得好还是不好。
在工匠精神里最主要的是热爱。拿山影来讲,山东不仅是沃土,还是热土。对去年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进行评点时,我们发现我们连着两年给予掌声的电视剧,它的出品者都是山影,一个是《北平无战事》,七年磨一剑,这是不是工匠精神?一个是《琅琊榜》,一个镜头,演员一点点细节的表演,是如此的耐看,这是否是一种工匠精神的呈现?今年暑假,我特意带着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到了山影,在山影与这些80后和90后整整讨论了四个小时。这不仅仅是一个差着年代的对话,也是学生和专家的一个对话,在这个对话当中,其实我们获得了非常多的信息。我们看到了山影在许许多多的光环之下,其实是有着他们非常扎扎实实的努力和非常清晰的艺术追求以及文化担当的。
今天我们在强调创新之后,再强调工匠精神,而工匠或许是能够真正让我们完成从数量到质量转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们作为真正的业界的创作者,可能是需要更多地慢下心来、静下心来、定下心来,用工匠的那种态度、那种用心去做,我想我们的作品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