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三成应届生入职俩月辞职 待遇不如意成主因

2016-09-20 11:0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记者 肖玲玲

  “闪辞”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闪辞”是享乐主义作祟、“闪辞”不全是毕业生的错……近日,“闪辞”二字成为网络热门词汇,这一切源于一些招聘网站发布的职场“闪辞”调查数据。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应届生在入职两个月后辞职。消息一经报道,引发广泛讨论。职业指导师李君表示,职场中有人员流动是正常的,“闪辞”族出现的根源在于职场新人的主观因素上,“自我定位不准确。”

  薪资待遇是最重要因素

  日前,58同城招聘针对职场“闪辞”现象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34.2%的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两个月后辞职,而“期望”与“所得”不匹配成为“闪辞”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从“闪辞”原因来看,因工资低、福利待遇差而“闪辞”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30.53%;学不到经验、无法提高自身能力而辞职的人占22.57%;受够加班和想再出去逛逛的分别占13.29%和10.46%;无法应对好人际关系的占9.87%;想回老家发展的占7.40%。由此可见,薪资待遇仍是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或辞职的最重要因素,工作时间不稳定、无法提供成长机会等,则成为“闪辞”现象频现的重要原因。

  从58同城招聘调查数据来看,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医药、金融、房地产成为应届毕业生“闪辞”的“重灾区”。就岗位而言,后勤、保洁“闪辞率”最高,为32.50%;普工、技工位居第二,为32.43%;文案策划、新媒体“闪辞率”也高达32.35%。

  据麦可思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生毕业3年内平均雇主数为两个,8%的本科生毕业后有4个及以上雇主,38%的人毕业3年内仅为1个雇主工作过,不到40%的人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待够两年。

  最反感办公室八卦和潜规则

  “闪辞”数据一经报道,立刻引发广泛讨论,而在各种声音的背后,更有不少人好奇90后的职场需求到底是怎样的。智联招聘联合百度贴吧“New Crew”研究院前段时间开展了90、95后职场私密调查,针对100个重点高校、近100万毕业生及职场新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也包括关于职业选择的问答。数据显示,在职的90后职场新人跳槽频繁,有67%的调查者表示在入职一年内,跳过槽或具有跳槽意向,但初期兴趣明确,45%的调查者表示换工种不换行业。此外,58%的调查者抱有独自创业的意愿,但大部分人表示不会盲目创业,63%的调查者表示创业前会到大公司镀金并积累经验。

  90后职场新人对于企业文化有着自己的要求,他们青睐开放交流的办公室氛围,但反感办公室八卦和潜规则。数据显示,42%的调查者不能接受办公室八卦,38%的调查者讨厌潜规则。工作中,他们更喜欢团队合作,但要求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有意思的是,90后希望通过出众外表成为同事们倾慕的对象,但拒绝陷入办公室恋情。数据显示,在工作中,43%的调查者希望通过颜值引起关注,而希望通过工作能力获得关注的占38%。同时,54%的调查者表示自己不排斥办公室恋情,但自己不会介入。

  ■案例

    工作氛围太压抑,干了4个月就辞职

  一年换三次,对口最重要


  1991年出生的小杨,去年硕士毕业,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换了两份工作,当下正打算换第三份。“我第一份工作是企业内宣,现在正在做的是文案策划,我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文学类的,文字工作也还算对口。”小杨是独生女,经济上没什么压力,所以工作前两年对薪资方面要求不高,“第一份工作我做了4个月,辞职主要是因为做得不开心,人际关系太复杂,整个工作氛围压抑又无趣。”小杨表示,虽然她工作的内容并不困难,但与同事相处并不融洽,“我算办公室最小的,与他们相处感觉暗流涌动,那4个月也是好不容易熬了下来。”

  去年辞职后,小杨出去玩了一个月,调整状态后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做文案策划,“我还是挺喜欢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策划中,再看见它由一个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还蛮有成就感的。”虽然挺喜欢这份工作,但她近期却再次准备辞职,“我喜欢安安静静地想想创意,写写东西,可现在公司又要求我们这个岗位出去做活动,我没法接受。”与领导沟通无果后,小杨打算辞职,“下次还是打算找一份文案策划的工作。”

  同是90后的小王大学毕业两年多,目前是待业状态,而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已经待过3家公司,“前两家公司工作强度实在太大,加班是常有的事,我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就辞职了。”至于第三家,“确实不能怪我,那间公司倒闭了。”当下,她不打算再找工作了,而是想着准备准备考公务员,“能轻松点,也稳定些。”

  与兴趣背离,越早辞越好

  今年是90后小付工作的第二年,工作一年多,她无数次闪过辞职的念头,“工作内容偏离了我给自己设定的职业方向”,所以她从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也没有工作热情,但却始终没有将辞职付诸于实践,“因为物质上还不足以支撑度过闪辞之后的工作,工资除房租和基本生活开支所剩无几,应付不了没有收入的日子。”这是没有辞职的原因之一。此外,她觉得工作经验不足以支撑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

  相对于就职两三个月就闪辞的年轻人,小付算是比较理性的,但今年调岗后的她对于“闪辞”有了新的看法,“调整工作岗位之后,我才觉得自己在错的岗位和方向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应该早点行动。”小付表示,对于“闪辞”族,她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但如果纯粹是因为觉得累或苦闪辞,就有些草率了。如果是觉得兴趣不足、方向不对、没有成长,那么该辞就辞,“不觉得这是任性或不负责任,相反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有明确规划,辞职办公司

  出生于1990年的孙文梁2012年毕业于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我大学就有创业的念头,只是没有合适的切入点。”孙文梁告诉记者,2011年,他去往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实习工作,不满足于一直做一个服务人员,2013年3月辞职回国。

  回国后的孙文梁并没有立马创业,而是选择了熟悉的酒店行业再就业,然而很快又失望了,因为工资实在太低,2014年6月他去美国工作,接触了“酒店外包”的模式,“举个例子,一家酒店有600多间客房,他们并不是自己管理,而是将其外包给其他公司。”孙文梁觉得这样的方式非常新颖,而且很有市场,“便确定了自己创业的方向。

  2014年10月,孙文梁决定回国创业,他召集了自己的三位小伙伴,当时三人都还是在职状态,“其中一个已经做到经理的职位。”但是大家都认定酒店外包市场前景不错,便都集体选择“下海”,2014年11月他们注册了青岛威尔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现在,公司已经运作两年,“运营得很顺利。”

  ■观点

    “闪辞”根源是没有准确自我定位


  9月16日,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李君直言自己对“闪辞”现象不太赞成。她坦言确实有人是理性辞职,案例中的孙文梁就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他在大学确定了创业目标,并明确了酒店方向。但作为刚从学校出来的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最少做到半年到一年才能考虑换。“我并不是反对换工作,工作中有人员流动是非常正常的,但过于频繁的流动肯定是不太好的,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个人。”她认为,要想对一份工作、一个岗位有所认识,最少要待够三到六个月,“这已经是最短的周期了,如果低于这个周期,那你根本谈不上有所认识。”

  李君表示,毕业生“闪辞”的主要理由集中在三个方面,“薪酬不满意、觉得没有发展前景、就业环境不是自己想象的。”这些想法的产生,客观上经济、教育、社会等因素都有,但“根源还是在主观上,没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李君表示,很多毕业生嫌薪酬低,实际上是因为其个人能力还远达不到其职业期许,“能力撑不起野心。”

  对于毕业生就业,“首先要面对社会现实,每年攀高的毕业生数字,经济压力又大,必然会出现所谓的供需矛盾。”李君表示,刚开始工作,不会一上来就分配很重要的岗位,“不要因为干了一个月杂活,就觉得这工作不是你期许的。”她表示,毕业生对于工作的眼光要长远一些。而对于自身,“首先要准确的自我定位,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然后确认自己的职业能力是什么,自己能干什么,能做到什么,再去匹配薪酬。就业是一个有步骤有阶段来实现的过程,不会走就学着跑,这是不现实的。”而过多跳槽的经历,只能说明个人稳定性差,对未来就业没有一点好处。“事实上,毕业两年内最容易出现这种‘闪辞’现象,因为自我定位找不到,对社会有期许,能力与期许值不匹配。”李君表示,而真正有过从业两年经验的人,再就业的时候就不会轻易再跳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应届生 辞职 90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