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正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迎难而上、锐意攻坚,在农村、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改革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报今起推出“改革攻坚·新突破新亮点”专栏,系统梳理改革举措,盘点成效,总结经验,以期在全社会增强良好改革预期,凝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敬请关注。
山东教改,启智育人待花开
□本报记者 王原
9月4日,山东师范大学万名新生报到,其中包括首批493名免费师范生。今年实施的省属高校免费师范生新政,只是我省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尝试之一。近年来,山东在省级层面整体推进实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系列创新举措,社会欢迎、群众受益,很多探索也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样本和示范。
给不同资质学生更多选项,给高校办学更多自主空间
季连清来自菏泽农村,是山东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中的一员。“前几年国内8所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但门槛高,今年省属高校也开始招收。父亲干了一辈子农村教师,他也支持我读免费师范生。”季连清说,“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也不想让父母再为我上大学的学费操心。”
山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提供了“源”动力。但教育在区域、城乡及校际间仍存不均衡,师资是一“短板”。今年1月,山东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随后,在9所省属高校启动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涉及11个专业。2016年至2018年,按照3000人、3000人、4000人分年度安排招生计划,共培养1万人。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分年度拨付。
对季连清来说,毕业后要到农村教书不少于6年,他未来要考虑的,还有居住、婚姻甚至孩子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日前透露,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带编带岗到乡村学校,对所有乡村教师安排“两房”:在教学地有周转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在城里为乡村教师提供优惠购房政策,有学区房,一步到位解决乡村教师孩子的教育问题,“这项工作已启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
从实施效果看,省属高校免费师范生政策效应超出预期。省教育厅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省内免费师范生投档20354人,报录比为7:1;理科、文科最高分分别高出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109分、69分。
给不同资质的学生更多选项,给高校办学更多自主空间。今年,我省拿出9所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山东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赵湘轶介绍,今年该校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110名师范类专业新生中,有22人高考成绩介于一本和二本线之间,“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被录取,这打破了用一把尺子选才的局限”。
“现代学徒制”让他收获自信,开启人生出彩的另一种可能
“当不了白领就干蓝领。”来自德州的薛庆杰在父母的劝说下,2015年报考了济南职业学院的数控机床机械安装与调试专业。“能不能学出来,其实开始我自己心里也打鼓。”小薛告诉记者。
薛庆杰进的这个班,是济南职业学院从2012年开始试点,为济南二机床集团量身打造的技工班。这个试点班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班,前三年是中职教育,个人免交学费,由国家负担,后两年学费由个人负担。2015年8月,教育部确定了165家单位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其中,济南职业学院、济南二机床集团双双入选,济南二机床集团作为“世界三大冲压设备制造商之一”,成为山东唯一一家入选企业,双方致力培养高端数控装调技能人才,2015年首届招生59人,小薛入围。
入学一年半以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薛庆杰进入济南二机床集团实习,经过行拜师礼、敬茶,济南二机床集团压力机及自动化公司滑块作业部三班班长王勇成了小薛的师傅。让小薛意外又兴奋的是,他遇到的是一位“很厉害”的师傅。
“我师傅是真正的‘大国工匠’,在‘济二’干了20多年,滑块作业真的是一‘丝’不苟。” 薛庆杰说,冲压设备滑块的组装,对精度要求特别高,要精准到“丝”。10丝相当于1毫米,而滑块的组装,误差不能超过5丝。王勇可以做到丝毫不差。
鲁班、墨子,这些工匠“鼻祖”就出自齐鲁之邦。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山东,需要技艺精湛、功底厚实、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匠大师人才辈出。从2013年起,山东率先在省级层面推进形成现代职教体系。而五年一贯制高职班、“现代学徒制”让薛庆杰收获了自信,开启了他人生出彩的另一种可能。人人出彩,社会繁荣!
为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山东省财政安排支持62个试点项目,每个项目支持专项资金25万元,共1500万元,分两个年度拨付给各试点院校;合作企业153家,合作企业每接受1名学徒并经考核达到学徒培养标准,按5000元标准补助企业,其中3000元用于带学徒的师傅的奖励,2000元用于补偿企业的水电、耗材等。目前,已试点培养学徒4860名。
“职级制”让校长松绑,“县管校聘”促教师合理流动
9月12日午餐时间,青岛十五中校长孙睿,如约出现在放着“午餐有约”牌子的学生餐桌前。几名高二年级学生端着餐盘过来坐下,“校长,我们操场的篮球架有一个损坏了还没修……”一名高个男生给校长抛过来一个问题。还未动筷子的孙睿马上打电话,安排后勤部门人员调查处理。另外几名学生也就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校长聊了起来。
青岛十五中的“午餐有约”活动,2014年开始实行。“如此亲近学生的方式,在2013年9月份学校实行职级制改革、取消行政级别前,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接到的去开会的文件少了很多,教育局严格执行规定,要校长去开的会,必须经局长严格审查。”如今,孙睿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一线和师生中间。
校长摘掉科级、处级“官帽”,取而代之的是特级、高级、中级、初级4级10档的“校长职级制”。从2013年起,青岛市开始试点取消中小学校干部的行政级别,建立以职级为核心的校长管理制度。首批36所局属学校的48名校长摘“官帽”,共评出高级校长32名、中级校长13名、初级校长3名。新任干部不再套用行政级别,新设立的中小学也不再确定机构规格。2014年,改革在青岛全市推开。
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目的在于扩大校长依法办学自主权,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充分调动校长、一线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2016年起,山东在潍坊、青岛等7个设区市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17市全面铺开。潍坊是全省最早开展职级制试点市,全市1183名中小学校长均纳入职级制管理,被授予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特别奖。
基础教育强,则一国之教育“柱石”稳固。2014年,山东在全国率先于省级层面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其中,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成为亮点之一。2015年4月,教育部公示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名单,我省潍坊、青岛两市在列。
“我们将新补充的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校教师和参与跨校竞聘的教师,全部纳入新成立的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诸城市教育局局长李熙良告诉记者,“2017年之前,将全市所有教师纳入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管理,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真正实现‘县管校聘’。”
2015年4月,诸城市政府决定,连续6年每年补充新教师500名左右,但因编制所限,编制内教师只能补充总数的一半左右。为此,诸城市加快推进“县管校聘”用人制度改革,专门成立了民办非企性质的“诸城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在教育局成立“教育人才服务中心”。教育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聘用制教师的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档案管理、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等,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负责聘用制教师的交流轮岗等,免除了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
“‘县管校聘’突破体制瓶颈,打破了传统用人‘终身制’,增强了教师的忧患意识,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教师队伍迸发新的活力。”李熙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