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脱贫步伐,打好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平度市创新扶贫模式,积极探索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长效扶贫机制,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户脱贫工作正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脱贫4239户、10483人,全市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坚持实在管用、一户多案,实施“专业扶贫”
民生扶贫。扎实落实李群书记“两个好、四保障”的要求,确保贫困群众“吃得好、穿得好”,重点抓好民政、医疗、住房、教育四大保障。民政保障,建立贫困户定向救助和扶持机制,兜底完成低保户、五保户脱贫,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应保尽保、一个不落。目前纳入低保的有1311户、264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5.2%。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医疗、临时和慈善救助力度,特别是残疾贫困人口的保障范围,不让一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住房保障,逐步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教育保障,重点关注贫困农村留守儿童,摸清底数,加强关爱教育,实施 产业扶贫。扶持有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让每个贫困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收入产业。目前共扶持2290户、603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7.56%。崔家集镇前洼村王百三,65岁,3口人,主要靠打零工和种植农作物维持家庭,年收入1.2万元,妻子王素香年纪大、儿子王胜旭患有脑残疾均无劳动能力,家庭负担重,生活困难。镇党委帮助建起了笤帚、盖帘加工作坊,通过帮扶企业定点购买和自己销售,年收入可达1.5万余元。经过帮扶,王百三家庭年纯收入2.7万元,年底如期脱贫。
拓展就业扶贫。对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就业困难的贫困群众,通过定向介绍就业岗位、发展手工工艺、来料加工、电商等途径,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共扶持539户、155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4.8%。新河镇南镇村王青梅,3口人,丈夫因病去世,7亩地,但无力耕种,镇里帮扶发展草编加工项目,帮其购买了缝纫机,为青岛民生工艺品公司定点加工工艺品里子,年增收1.2万元。
公益岗位扶贫。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不便外出打工兼顾照顾家庭的贫困群众,安排环境卫生、治安巡逻、护林防火、道路养护、集市管理等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共为65户、162人安排公益岗位,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55%。明村镇范家集村郭庆飞,3口人,原来只靠6亩地和养蜂维持生活,安排其担任三合山“森防员”后,月工资900元。当地蓝莓精准扶贫产业园出资帮其扩大养蜂规模,并租赁为基地授粉,年收入1.6万元。通过产业和公益岗位扶贫,郭庆飞年收入3万元以上,年底如期脱贫;该镇还为69名贫困群众提供保洁员岗位,月工资600元。
坚持拓宽路子、凝聚合力,实施“社会扶贫”
企业认亲贫困户。对既无正常劳动能力、又不符合低保条件,且难以通过产业脱贫的229户、491名低保边缘户,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爱心认亲贫困户活动,通过捐赠、提供后勤岗位、送货上门来料加工、收购农副产品等形式,确保到年底如期脱贫,并签订认领合同,确保5年内不返贫。目前,爱心企业累计慈善捐款189万元,提供灵活机动的就业岗位65个。
“两代表一委员”结对帮扶。市人大开展了“千名代表资助百名贫困学子”活动,捐款26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每人分别资助1000元和3000元;市政协对全市范围内的100余户贫困户开展“百户五送精准脱贫”帮扶;组织部开展了“党员联户、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妇联巾帼手拉手、团市委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卫生免费查体等活动,集中优势力量,不落一村、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全社会无缝隙全覆盖扶贫。
社会力量献爱心。广大志愿者、义工、爱心组织等社会力量,通过义诊、爱心助学、助残、大病捐款、理发、洗衣、文化演出等方式参与精准扶贫
坚持效应叠加,实施“项目扶贫”
立足区域生态优势,发挥规模效应。整合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扩大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崔家集镇依托成熟经济小区,将6个经济薄弱村的540万元扶贫资金集中使用,建设400亩樱桃西红柿产业园,每年每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6个经济薄弱村年底全部摘帽、近百户贫困群众脱贫。
依托成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发挥带动效应。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扶持种养大户等,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吸纳自身无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打工,将更多的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青岛沃丰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1100亩明村镇蓝莓产业园,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其周边7个村53户贫困户、边缘贫困户脱贫,最多时用工达400人。
彰显基层党建政治优势,发挥组织效应。以实现村强民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由党组织牵线做“红娘”,推进“村村联姻,共同致富”。同和街道东侯家庄村党支部,流转周边5个村557亩土地,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平均每亩纯收入达8000余元,今年在同和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东侯家庄村以产业扶贫为主线,吸纳东埠、东三甲、大罗家、石家庄4个经济薄弱村以投资购买方式购入基地15个春暖式葡萄大棚,四个经济薄弱村年可实现集体收入5万元,确保年内实现脱贫摘帽。
文/图 半岛网 黄超 通讯员 孙京信 王尽舜 孙剑磊 艾典鹏
[编辑: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