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李晓哲
10月3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本市社会办医情况的报告。据悉,截止2015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3134个(含村卫生室),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39.94%,医疗床位8586张,占医疗总床位数的17.63%。今年本市出台了加快社会办医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9月全市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393个,增加床位1700张,基本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社会办医的格局。
社会办医格局基本形成 当日,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锡祥作关于本市社会办医情况的报告。据介绍,截止2015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3134个(含村卫生室),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39.94%;医疗床位8586张,占医疗总床位数的17.63%;从业人员16637人,占医务人员总数的25.20%;提供门急诊服务1410.39万人次,占门急诊总服务人次的26.57%;提供住院服务13.74万人,占出院总人数的10.35%。其中,在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医药管理局)设置登记的医疗机构77个,涉及综合、妇产、骨科、检验、心理、美容、康复、口腔、眼科、心血管病、中医等20多个专业(专科)领域。
2016年4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社会办医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加快了全市社会办医的步伐。
《意见》从放宽准入条件、优化用人环境、加大资金支持、落实土地规划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完善发展健康保险、拓展投资融资渠道、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等9个方面,提出了27条具体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了社会办医鼓励政策,破除了社会办医制约要素,逐步建立起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互为补充、公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提高了社会办医的热情与关注。黄岛区政府出台配套政策,设立社会办医专项资金,对在该区社会资本举办二级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给予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等全方位的资金扶持。
2016年1-9月,全市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393个,增加床位1700张。其中,市卫生计生委新增设置11个,投资总额7.7亿元,基本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社会办医格局。
五年内全市新增社会办医床位7000张 本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全面放开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统筹区域卫生规划,优化社会办医布局,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本市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的标准,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
到2020年,全市新增社会办医院床位7000张,社会办医院床位总量达到1.5万张,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为了让更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岛城,本市再政策上给予最大限度便利,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许可等服务事项缩短时限35%。此外,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建立了定期座谈交流机制,设立了微信联络平台,及时了社会办医运行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社会办医“事前咨询指导,事中容缺办理、事后回访跟进”的全程、无缝隙的延伸服务机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着力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促进社会办医服务环境的良性互动。
医养结合特色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本市推进社会办医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力量办医已经成为本市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本市的“医养结合”办医特色,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青岛特色。
为适应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和疾病谱的改变,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的总体思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服务格局,形成“医中有养、医联结合、养中有医、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等六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青岛福山康复医院、青岛圣德脑血管病医院等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享誉全国。
截止目前,全市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71家(市级登记14家),与养老机构签约提供服务的62家,1000多家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巡诊服务,成为打造全市医、养、康、护有效衔接服务新格局的重要力量。
社会办医实力也很棒 各级政府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院前急救的同时,在学科建设、科研立项、执业资格认定、业务培训、技术准入、评先推优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对待;鼓励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医联体建设、集团化管理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在岗培训、技术指导、对口帮扶、远程会诊等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积极吸纳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各级学会、协会及学术团体和市级专家队伍;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方面结果互认、资源共享,带动和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截止目前,在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中,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市级专病专技特色门诊4个,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拥有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青岛和睦家医院、青岛洪强骨科医院、青岛思达心血管病医院、青岛古镇中医医院等一批社会办医标杆。
缺少“大资本”,专业人才缺口也不小 当然,本市社会办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制约社会办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社会办医的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与本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依然有差距。
最主要的是社会办医人才匮乏,现行的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体制机制,导致了社会办医人才引进难,人才留住更难,现有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年龄、职称等方面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的不合理人才结构现象,知识陈旧,经验缺乏,必然削弱社会办医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制约社会办医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虽然较多,但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医护人员、病床数、住院服务量占比均偏小,主要集中在妇产、医疗美容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或营利空间相对较大的领域,服务能力与水平整体较弱。从机构类别看,营利性多,非营利性少,在市卫生计生委登记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比8%,与发达国家出于慈善目的,主要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的状况截然不同。从投资主体看,“小资本”多,“大资本”少,在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中,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仅占3%。从业务发展看,强调做大做强的多,追求做精做细的少,部分社会办医疗机构过多地关注自身经济效益,盲目增加床位,多收病人,而对于如何做精做细,做出特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追求不够。
社会办医融资成本较大,为尽快回笼所投入的资金,个别医疗机构通过夸大宣传、过度医疗等等急功近利经营模式,严重损害了社会办医的整体形象和行业信誉,人民群众对社会办医接受度和认可度不高,也是当前的难点之一。
从9月份开始,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等对本市社会办医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调研,并提出建议。按照建议,本市应完善政策,进一步为社会办医机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办医机构的监管,引导鼓励社会办医机构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增量;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骗行为,规范社会办医机构医疗广告发布行为,严禁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此外还建议加快编制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拓宽社会办医机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