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稿堆满办公室 老人读博士只为宣讲新政策

2016-11-11 14:28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为了更好地给居民宣讲,他62岁读博士;因为平时准备素材需要太多稿子,他自费印制5000张不用公家的……2013年退休以来,现任市北区“百姓宣讲团”团长、阜新路街道“百姓宣讲团”分团团长的于春山走遍了市北区的大街小巷,累计宣讲200余场,听众多达2万人次,撰写专题讲稿8万多字。站上宣讲台,他不读稿不说教,一边宣教着党的先进政策,一边解读着政府的贴心服务。

  宣讲之后被问倒,62岁读博士

  11月10日,在阜新路街道的活动室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了于春山。站上讲台的他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可亲,一边在活动室走,一边和社区里的老朋友们打着招呼。和许多人所不同的是,他宣讲的时候一不坐着,二没有幻灯片不读稿,而是用平易近人的话语,将党的政策传达到基层。在活动室内,几位拄着拐杖来的老大爷提前20分钟就已就座,陆陆续续来的大爷大妈们也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落座,小小的活动室在宣讲开始前便已坐满了人。“各位大哥大姐,大家下午好,咱们又见面了。”于春山如同与老朋友见面一样打着招呼,当天来的大多数居民也确实是他的老朋友,他们都不止一次来听过于春山的宣讲。

  说起宣讲,于春山有着大把的经验。记者了解到,早在1991年于春山在检察院工作期间,他便开始从事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工作。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原四方区委宣传部讲师团成员,他数百次在机关、街道、企业、高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宣讲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精神。这大把的宣讲经验若是就此扔下,是多么的可惜。于是 ,这个拥有近40年党龄、为事业奔波42年的老党员,在2013年退休后,主动请缨,义务担任了市北区“百姓宣讲团”团长,兼任了阜新路街道的“百姓宣讲团”分团团长。

  虽然1974年在部队时,于春山就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理论,40多年从没有间断过,但在宣讲过程中遇到的几次尴尬,则让五六十岁的他决心再次进入课堂学习。“有好几次,我宣讲之后跟大家交流发现,真是高手在民间,他们的一些观点非常新颖,提出的问题无比犀利,我当场就解答不出来,这才明白还是我自己的知识积累不够。”于是在岗期间,于春山不仅攻读了复旦大学在职法律硕士,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会计学、物流等专业知识,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会计师、物流师等资格证书。

  “今年十月份刚通过了博士答辩,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博期间,我是班里年纪最大的,也是学校里全国第一个老年学员,上课的时候,我都是提前到教室,刚开始的时候有不少年轻同学还把我当成老师了。”于春山介绍说,“我是班里岁数最大的,与年轻人相比,不管身体还是记忆力都有所不及,所以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攻读博士期间,每年五一、十一假期,于春山都要到北京集中学习。一天的听课时间有时多达10个小时,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班上的许多年轻小伙都吃不消。而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却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韧劲儿,把学习当成了乐趣,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一门门课程。

  手写稿堆满办公室,百万字铸“春山书稿”

  虽然站在讲台上就能出口成章,但据于春山介绍,每次宣讲之前,他都要提前准备很多的内容,他有个习惯,那就是手写准备资料,他说这样记得牢。在他的办公室里,各种各样的手写笔记堆得满满当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春山就是靠着手中这支笔,不仅取得博士学位,更将所有政策记在脑中。

  在市北区抚顺路综合服务大厅的一楼,在这里有一间他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最吸引眼球的当属桌旁堆积如山的书籍,涉及法律政策、历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在屋子内侧,放着一张黑色的长沙发,于春山将一打打的宣讲稿平铺在沙发上,他正在将近期的宣讲稿按照时间、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这些宣讲稿有的是手写的,有的是打印的,于春山一边整理,一边说:“这些宣讲稿都是先手写再打印,这样我自己也能记得牢。”

  满满一沙发的宣讲稿,也只是“春山书稿”里的一小部分,如果把近三年来所有的宣讲稿全部整理装订,大概得有七、八万字,而这些手稿也只是浓缩了于春山所有笔记里的精华部分。随手拿起两张手稿,上面洋洋洒洒地写满了宣讲的内容,但真正走上宣讲台时,于春山竟然一眼都没看,所有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全部烂熟于心。老话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做到这样,背后的付出只有于春山自己知道。

  为了确保宣讲内容的精准性,他反复斟酌稿子的结构、内容、事例和语言,常常会为了核对一个数据花费几个小时、翻阅数十件近百件文献资料。他广泛阅读,每天精读10种报纸,坚持上网浏览国家大政方针。“数字”、“观点”、“典型案例”……他将一切与宣讲相关的知识摘录在他的“春山书稿”上。为了宣讲案例更加翔实,他还远赴山东孟良崮、河南的焦裕禄纪念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等地实地学习,只为寻找最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用在宣讲之中。

  25年只看新闻联播,闲暇时间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于春山告诉记者,因为要为宣讲准备,所以他的闲暇时间基本都在学习。从站上讲台开始,25年间,他没看过电视剧,也没看过电影,只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其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39岁攻读本科,43岁攻读研究生,62岁法学博士毕业,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在成为市北区百姓宣讲团团长的这三年里,平均每天学习6小时,365天,天天如此,就连过年都不休息。手写笔记超过百万字,平均每天手写1000字。

  “老伴曾问我,每天都在写,都记了些啥?”于春山笑着说,“其实,我每天都要阅读报纸,还要上网浏览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数字、观点、典型案例……我将一切与宣讲相关的知识摘录在我自己专门印制的‘春山书稿’上。忙的时候,一天就要用光一根签字笔,他们都说我是在‘吃笔芯’。”为了提高自己的宣讲水平,于春山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他说:“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学习。每天要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学习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还要梳理宣讲内容,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很多人知道,于春山的宣讲内容是最前沿 、最精准的,只要听了他讲的课,就能了解到时政热点,以及最新的政策、法规变化。但人所未知的是,有时仅仅为了核对一组数据,于春山就要花费一整个晚上,天已泛白,他才刚刚收笔。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他都是这么度过的。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学习是枯燥 、乏味的,但对于于春山来说,他却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于春山自嘲地说:“你看我现在身材有些发福,是吧?那是因为我每天要吃四顿饭,因为学得晚,所以半夜总得再来点夜宵,要不真挺不过来。”

  于春山说:“要想把故事讲得感人,首先自己要先被打动。我到老党员家采访,挖掘出最鲜活的事迹 ,讲出来,才富有感染力。”有一次,一个90多岁的老党员,听完于春山讲的党课,拉着他的手不松开,说:“20多年了,头一回儿听到这么精彩的演讲!”“如果要问,什么是我生活的第一需要,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通过学习不但使自己的能力、眼界、技能都有提高,而且我觉得人生很充实。自己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除了对家人付出的少外,再没遗憾。”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张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宣讲 新政策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