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 健全大救助体制

2016-12-20 09:31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2月19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青岛市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婚姻登记、社会工作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在总结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民政工作标准化的“青岛样板”。

  《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青岛民政事业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了完善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连续5年调整各类救助标准,其中城乡低保标准增幅分别达77% 和180% ,城乡差别比由2.33缩小至1.4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90%和172% ;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实现城乡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净增养老床位3.1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由20张增至37张,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城乡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市北区成为“全国社区治理和创新实验区”。

  出台《青岛市级部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实施细则》,使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落实敬老爱老惠老政策和老年维权,老年活动丰富多彩,老龄工作迈上新台阶。城市区划更加科学,完成了原市北、四方、黄岛区和胶南市的区划调整。双拥优抚安置已形成更加科学完整的体系,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为强军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社会组织改革管理取得新进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由6020家增加到7715家,增长28.2% 。

  其中,社会团体由1366家增加到1977家,增长44.7%;民办非企业单位由4654家增加到5734家,增长23.2% ;新设立基金会4家,实现了零的突破。福彩销售成绩斐然,完成销售额111亿元,筹集公益金31亿元,为助老救孤济困做出了重要贡献。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募集善款8.58亿元,救助63.2万余人次,募捐额在全省居领先水平。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A 社会救助

  特困人员达70% ,农村五保供养要改革

  《规划》中指出,需对农村五保供养体制进行改革,落实国务院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到2020年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特困人员供养率达到70%。加强特困人员供养规范化管理,落实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坚持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结合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供养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推进消防设施改造,提升供养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稳步推进特困人员供养向高水平迈进。

  健全大救助体制,实行“一站式”结算

  对于很多本地居民以及外来就业、上学人员关心的大救助体制,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发生重要变化。发挥区(市)、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的统筹和协同作用,实现救助资源、信息、数据共享互通,确保区(市)救助机构日常工作规范有序、精准高效。加强临时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之间的衔接,规范临时救助程序,建立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发挥“救急难”作用。将中低收入家庭、临时性支出型贫困家庭,及在青务工和上学的非青岛户籍的新市民等特殊困难人员纳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范围。

  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民政对象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服务系统,实现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在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使“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能够得到及时性救助。加强医疗救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或社会组织承担医疗救助相关工作。

  基本实现无流浪儿童,减少反复流浪现象

  记者了解到,在《规划》当中,还要求创新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健全四级救助网络。发挥大救助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长期滞留的青岛市户籍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转介、安置等工作机制。加强救助管理,减少反复流浪现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源头治理工作,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儿童的目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有效形式,使救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向。推进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等级评定工作,坚决防范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B 社会治理

  健全基层自治,印章使用不当上“黑名单”

  健全基层自治机制,认真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搞好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逐步扩大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覆盖面。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务监督机构建设,完善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夯实村(居)民自治基础,完善城乡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建设,出台青岛市《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探索构建符合青岛市特点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优化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社区办公综合服务用房全部达到600平米以上,农村社区办公综合服务用房不少于500平米,形成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全面落实《青岛市社区服务设施管理使用办法》,提高社区服务中心设施管理使用效率。到2020年实现青岛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全覆盖、人群全覆盖与服务精细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区(市)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和负面清单。

  社会组织“五证合一”,行业协会脱钩行政机关

  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稳妥推进直接登记,严格民政部门登记审查,逐步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准入门槛。推行社会组织登记“五证合一”与“一证一码”制度改革,实施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探索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将异地商会登记审批权限下延至区市级民政部门。完善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查。对直接登记范围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继续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完成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业多会。

  加强对社会组织活动的管理,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将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情况与社会组织享受税收优惠、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挂钩。规范社会组织涉外活动。

  建立社会激励和监督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自律和信息公开,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四级网络”监督作用,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力度 ,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C 公益慈善

  儿童福利面向所有孩子,推动社会福利转型

  《规划》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将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健全和完善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人群分类施保制度,实现基本服务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儿童关爱体系,将儿童福利服务的对象由孤儿等困境儿童逐步扩展到所有儿童,建立儿童福利三级工作协调机制,将政府对儿童的各项福利保障和保护政策落实到每个儿童,探索建立全市儿童福利服务信息平台。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使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职业培训、文化、体育、残疾预防等工作,增强残疾人自身素质和能力。

  引进资本管理公益金,提升资金增值能力

  扩大福利彩票发行,提高福彩公益金使用效益;创新福利彩票销售方式,加强管理制度、销售网点及销售队伍建设,确保福彩销售安全运行、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慈善法》,探索慈善公益市场化与产业化模式,构建慈善公益产业体系,吸引知名国际公益组织入驻;开展慈善超市经营创新试点,形成有活力的经营机制,提升全市慈善公益发展水平;完善和落实社会募捐和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便捷的慈善捐赠税前扣除办法,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加强慈善组织规范化管理,推进慈善公益行业的自治自管。

  创新多种慈善公益捐助模式,提升慈善公益资金总量。创新慈善公益资金管理模式,引入资本化管理工具,提升慈善公益资金的持续增值能力。推进“公益青岛,慈善中国”的品牌建设,打造慈善公益平台型网站,推进青岛阳光慈善,提升青岛慈善公益的社会影响力与号召力。

  记者 张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