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科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就有了可以上门诊治的“家庭医生”;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从“互联社区”中定制送餐、配菜、保洁等服务;想当“小老板”的居民可以就近在街道创办的孵化基地创业……昨日,记者从市北区了解到,该区2016年加大民生配套建设,让居民享受更加便捷的生活。
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曲大爷,我们来给你量一下血压。”敦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团队再次来到曲立全老人家,为一年多来不能下床的曲立全老人查体、做康复理疗。家住鞍山路74号的曲立全今年80岁,去年7月,老人突发脑溢血不能下床,家中只有老伴在身边照顾。 “以前最怕他头疼脑热,抬着他去趟医院看病拿药,孩子和邻居得一起忙活。 ”曲立全老伴说,自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科医生签约,全科门诊和康复理疗科的医生定期上门给老人查体。老人腿脚不方便,医务人员将开好的药送上门来。据介绍,市北区今年在11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14支“3+X”全科医生服务团队,配置便携式一体机,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孕产妇及儿童等为主要服务群体,推行全科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提供上门服务。该区建成远程会诊、远程心电中心及社区网络监控,投入350万元,实施12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17年,市北区将为11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医疗设备。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互联社区”可按需定制 “早上来小广场锻炼,接着来社区大食堂吃早饭,饭后看看书、做做理疗,中午饭也在这里吃,再到老年大学上课,在社区吃过晚饭还能和邻居们玩一会再回家。”这是76岁韩帮坤老人描述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市北区搭建的“互联社区”。该区今年推动“互联社区”电脑和手机双屏合一,搭建起社区建设、居委会主任、居民小组长和居民四级微信群。依托“互联社区”,居民参与危旧房改造、停车难等热点问题讨论,实现社区或楼院事务在网上共议、共治。 “互联社区”同时针对居民提出的家政保洁、配菜送餐等服务需求,整合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资源,设置各种便民服务内容。2016年,市北区“互联社区”服务模式作为山东省唯一成果,入选“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市北区2016年将社区用房建设与新建小区、零星片区房屋征收相结合,投资2137万元,建设了21处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养老助残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新增面积1.46万平方米,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
街道建起创业基地 “即将启用的博士创业园是市区首个高层次创业园区,所有配套服务也将是高端的。 “市北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区打造一处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博士创业园。园区包括公共服务区和企业创业区。其中,公共服务区包含智慧云平台服务区、科技成果展示区、商机PARTY区、路演大厅等四大区域。企业创业区全部按照国家5A级办公空间建设。目前,已有29家企业入驻园区,补上了市北区缺乏高层次人才创业载体的短板。在辖区创业孵化体系中,市北区建立了鑫天大学生创业工场等6家大众创业见习培训基地,在全市首创了培训、见习、创业“三位一体”创业服务新模式,新增了橡胶谷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纺织谷已申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了3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街道级创业孵化基地。想当“小老板”的居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街道或社区等不同层面创办的孵化基地创业。 2017年,该区将通过劳动力资源调查,提供精准化就业帮扶,完善多层次大众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同时建设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升对高层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力度。
记者 赵健鹏 通讯员 安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