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郭振亮
停车场建设是2016年“三民”活动期间市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1月18日,市城乡建设委针对停车难问题发布了官方回应。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利用加大设施增量、盘活设施存量、发展停车产业三大方式解决岛城停车难题。
医院、交通枢纽成重点解决区域 项目配建是解决停车资源缺口的主要途径,目前,市规划部门正在对《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进行修编,将参照杭州、南京等地做法,按分区、分类制定停车场配建标准,通过严格开发项目配建标准审批把关,增加停车位供应。
按照计划,青岛市将下大力气解决医院、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难。围绕青医附院、市立医院、妇幼医院、齐鲁医院等各重点医院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在医院内部和周边地块挖潜,通过改扩建、平改立、既有人防设施改造等方式增加停车泊位供应,同时加大停车诱导设施、交通信号和安全设施建设,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按照“项目自建与结建结合、地下停车场与地上P+R结合、地铁临时设施与永久设施结合”的思路,加快地铁沿线停车场建设,做好既有停车场与车站间的互联互通,为市民停车换乘提供便利。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计划建设公共停车场141处、停车泊位约5.04万个。在资金筹措和建设方式上,市区两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停车场建设;发挥国有平台公司作用,通过利用停车场建设专项基金、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方式,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或通过PPP模式参与停车场建设。针对现状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开展摸底调查,对具备实施条件的地面停车场实施“平改立”,增加停车容量。推进智能立体停车库建设。针对住宅小区增建立体停车设施问题制定指导意见,理顺审批手续,探索建设模式,扩大推广范围。
两年内建成智能停车系统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青岛市累计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约15.56万个,对缓解部分区域停车难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政府制定了《青岛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青岛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青岛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行为。但是,“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中心城区汽车数量累计增长约73万辆,汽车年均增长率为18.4%,2015年汽车数量达到2010年的2.3倍,停车位总量不足的矛盾在现有小汽车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城区受土地资源制约,停车位缺口仍然较大,停车泊位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区域停车位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针对停车设施和停车需求时空分布不均、停车设施的有效供应不足、停车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加快智能停车管理设施的推广普及应用。按照“一个信息平台、一个运营主体、一套技术标准、一套服务体系和管理规范”的思路,加快建设智能停车设施,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全市统一的,集停车场信息管理、查询、车位预定、缴费、诱导、设施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停车系统。组织开展全市停车资源普查,摸清青岛市停车泊位底数,并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停车场(泊位)信息动态采集、共享和实时发布机制,提高既有停车资源共享度和使用效率。结合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对道路停车泊位进行合理规划,总量控制。
李沧商圈试点覆盖智能停车诱导系统。
国有平台公司将统一运营公共停车资源 按照计划,岛城将进一步细化停车场规划建设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出台资金奖补的实施细则。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由政府的一元化投资模式向政府、企业单位以及个人投资的多元投资模式转变。积极扶持国有公司参与停车场的投资、建设和停车场运营管理。引入有实力的停车场投资企业、设备生产企业参与青岛市停车场建设,激发市场潜力。
实行政府所属公共停车资源的统一管理,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逐步交由政府确定的国有平台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公共停车资源收益统筹用于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等公共投入。加快完善停车管理规范标准体系,建立公共停车资源市场准入清出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停车收费价格调控机制,实现公共停车场“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促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针对青岛市停车场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将按照“规划引导、政策鼓励、扩大投资、推广智能”的思路,加大停车场增量,盘活设施存量,优化市场环境,鼓励多元建设,推广智能设施。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两种手段,增加城市停车设施的供应,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道路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