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谭云滨
半岛记者 董夏
“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力争产值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左右……”日前,《青岛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根据规划,至2020年,青岛将建成2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
特色园区
建设2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 规划明确,依托中心城区和相关区(市),全市将重点培育建设2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形成错位发展、特色突出、多点带动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色园区、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特色园区、生物产业特色园区、绿色低碳产业特色园区、数字创意产业特色园区等五大类别。
根据规划,到2020年,2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总产值将达到4500亿元以上,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将布局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软件科技城、西海岸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等3个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到2020年园区实现产值650亿元左右。
在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领域,布局11个产业园区,包括6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5个新材料产业园,分别为城阳轨道交通产业园、海西湾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董家口海工装备和新材料产业园、青岛通用航空产业园、黄岛通用航空产业园、城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即墨新材料产业区、莱西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平度石化新材料产业园、平度(明村)高分子材料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168平方公里,到2020年园区产值达到2830亿元左右。
在生物产业领域,布局崂山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青岛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黄岛海洋生物产业园、青岛九龙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生命科技产业园等6个产业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产值360亿元。
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布局城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2个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产值300亿元。
在数字创意产业领域,布局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园、市北区创意产业园、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区,规划面积为8平方公里,规划产值360亿元。
产业发展
建成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规划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五大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任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将重点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通用技术在各领域的融合集成应用,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建成国家知名的互联网工业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国家北方数据中心。
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将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做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做大智能制造装备规模,积极培育航空装备和卫星应用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中心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
生物产业,重点突破新药创制、医疗器械与养老用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四大产业领域,打造具有海洋特色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生物与健康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生物及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建成一流的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健康城市。
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充电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产业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建成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造基地、国家海洋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数字创意产业,到2020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建成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国家影视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和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
布局
打造“一谷两区”产业高地 根据规划,全市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需求,整合国内外科技、人才和资本等要素资源,构筑以“一谷两区”为重点、特色园区为支撑的空间布局体系,形成重点突出、区域协调、分工合理的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蓝谷核心区将完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突出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核心作用,以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及国家部委直属院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为载体,强化与美、英、德等西方海洋科技大国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机构和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并重点培育和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地。预计到2020年,蓝谷核心区将建设集聚涉海科研机构28家,科技孵化平台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6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同时,至2020年,红岛经济区孵化器总面积将达200万平方米,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00亿元;西海岸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左右。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