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食药监管亮出三大重拳整治方向 重点抽检“问题户”

2017-02-07 17:29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2月7日消息 2月7日,记者从2017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会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上获悉,去年,青岛市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8%,全市社情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77.58%(比去年提高了7.2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青岛市创建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的工作已通过省级验收。今年,青岛市将继续加大食药工作的监管力度,8成以上的抽检用于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等群众最担忧的问题。

  8成以上抽检专盯“问题户”

  组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完成市办实事不少于6.5万批次的食品检测任务。将抽检任务的80%以上用于监督性抽检,突出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真菌毒素等群众最担忧的指标,增加高风险品种的抽检频次,提高抽检的靶向性。强化抽检结果运用,每季度对抽检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发现具有区域性、系统性的重大问题,及时约谈有关地区监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有关负责人。加强承检机构监督考评,每季度公布考核评价结果,对不合格产品或者问题发现率排在后25%的,对留样进行复核性检验,发现问题追责到人。

  专项整治“三大重点”

  今年,结合实际情况和市民反映问题,列出了重拳整治的三个方向。重点品种,分别是畜禽水产品、乳制品、白酒、食用油、自制发酵面制品,中药材、中药饮片、注射剂、特殊管理品种,疫苗、血液制品等冷链品种,减肥、辅助降血糖类保健品,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等。重点区域则是农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周边、旅游景点、车站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

  重点行为则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生产销售中掺假、冒牌的违法行为;通过产品说明书、标签标识、广告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欺诈行为;篡改保质期、过期食品药品翻新再售等欺诈行为;采用非常规手段掺假造假、规避检查检验等各类“潜规则”;网络无证食品药品经营行为。

  各区市至少建2处规范化市场

  严把食品流通入市关。开展规范化市场创建工作,各区(市)创建规范化市场不少于2处,新改扩建农贸市场100%达到规范化要求。全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场超市全部纳入快检体系,全面落实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供货商退市管理。加大质量保证金扣除力度,量化指标纳入考核。摸清第三方平台和经营者底数,依法对自建网站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备案。对生产经营环节发现的源头风险,及时通报农业部门,倒逼农产品种养殖环节输送合格农产品。

  推进“三小”综合治理

  依照《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落实区(市)政府属地责任,编制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三小”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权力清单、禁止性规定和法律责任。深入推进小作坊规范提升工程,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市)规范建设2处食品生产小作坊产业园区或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具备条件的基层监管所建设2处示范食品生产小作坊。培育、提升、规范便民摊点群,强化示范引领。

  “食安亮化”单位超过9000家

  推进“食安亮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将“车间亮化”视频信息上网。流通环节以食用农产品入市查验为重点,逐步在全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安装视频监控。巩固深化“明厨亮灶”成果,在餐饮量化分级B级以上单位中再推广1500家,总量超过9000家。健全全市统一的网上视频直播平台,直播视频达到3000路以上。

  实现食品药品“大数据”监管

  提高追溯平台入网率,在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企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电子追溯体系,并与农业、商务等部门开展信息共享和平台对接,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的“大数据”监管。

  “笑脸食安地图”要扩容

  在A级餐饮单位已经纳入地图的基础上,逐步把B级、C级餐饮单位纳入;同时在内容上要把饭店基本信息,美食信息,明厨亮灶、抽检、处罚等监管信息,以及有关科普知识逐步充实到地图中,把地图做成青岛食药监管的又一个品牌工程;

  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

  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健全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工作机制,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落实国家总局、省局违法犯罪案件处罚到自然人的具体办法。

  在按要求公布国抽、省抽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的同时,对市抽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实施批批公示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引导,全面准确公开抽检结果和不合格产品处置情况。实施药品市场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对严重违规违法企业、药品许可证件收证及吊证情况及时对外公布。

  文 纪豪杰

   [编辑: 董芳]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