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通讯员 李银川 逄忠平
“爸妈,我回来了”“家里来客人了,晋锋你快去沏上茶”……这段看似平常的母子对话,发生在3月2日上午黄岛区世纪新村一幢居民楼里。当天,39岁的北海舰队某基地中校军官刘晋锋带着妻子像往常一样去看望郑广文和王书香老两口。在外人眼里,这是幸福的一家人。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刘晋锋和郑广文夫妇非亲非故,后者是一对丧子的失独老人。他们与刘晋锋长达11年的特殊亲情,也是因不久前王书香老人偷偷寄给“小口子部队首长”的一封信才为人知晓。
通讯员 逄忠平 报道 ▲刘晋锋夫妇陪伴老人聊天,其乐融融。
寄给首长的一封信 2016年11月27日一早,63岁的王书香老人冒着严寒走到邮局。她要寄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小口子部队首长收”。当被告知地址和收件人不详,信件可能无法寄到时,王书香老人面露难色,她知道的信息就这么多了,就这样寄吧,部队首长能不能收到,只能靠运气了。王书香老人回到家里,就忐忑地等待着回音。这封信是她背着家人偷偷寄出去的,连她的老伴也不知情。在信里,她提到了一个人,就是北海舰队某基地中校军官刘晋锋。
在信寄出一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12月27日,部队派人到家里来了解情况了!这个时候,王书香的老伴和刘晋锋才知道,一个月前王书香给部队写过一封信。信的内容也得以曝光,那是一封感谢信,王书香老人要向部队领导感谢她的“儿子”刘晋锋。
突然丧子生活跌入深渊 原来,在11年前,也就是2006年5月,郑广文夫妇唯一的儿子即将大学毕业时突发脑溢血离世,失子之痛让老两口瞬间跌入万丈深渊。他俩天天以泪洗面,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说话。“孩子没了,当时感觉不想活了,生活没了奔头。”即使时间已过去11年,往事重提,两位老人仍心如刀绞。
儿子去世两个月后,时年28岁的刘晋锋敲开了他们的家门。2003年,刘晋锋曾在朋友的饭局上与郑广文一家三口有过一面之缘,2006年研究生毕业回到部队后,他听朋友说起了这件事。“虽然跟他们不熟,但是特别同情两位老人。”刘晋锋说,当他走进郑广文夫妇的家,发现两位老人状态特别不好,这对他触动很大,也萌生了照顾他们的想法。从那以后,他一到周末就往老人家里跑。他也不会说安慰的话,就主动收拾卫生,故意问东西放在哪儿,陪他们说说话。
王书香老人写的感谢信。
一陪11年,成了亲儿子 王书香老人最怕的就是住院,一开始,他们不好意思麻烦刘晋锋,刘晋锋来电话,他们也隐瞒。但细心的刘晋锋很快知道了,他就天天往医院跑,陪床、送饭。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刘晋锋是他们的亲儿子,夸他孝顺。
“其实,我心里早把两位老人当成父母一样对待了,我的家人也非常支持我。”刘晋锋的父母每次从老家滨州来青岛,他都会把郑广文夫妇叫上一起聚餐和游玩。好几年的春节,刘晋锋想与郑广文夫妇一起过年,也得到了自己父母的支持,但最后硬是被郑广文夫妇“赶”回滨州老家。
渐渐地,在刘晋锋的开导和陪伴下,郑广文夫妇脸上也有了笑容。11年来,郑广文夫妇也已经把刘晋锋当儿子一样看待。由于王书香做过幼儿园老师,有时候王书香也会主动教刘晋锋夫妇一些育儿经验。妻子程蕾感慨,这么多年来,“孩子”两个字大家都刻意回避,如今王书香能主动谈论育儿话题,说明她已经慢慢走出了阴霾。
刘晋锋所在部队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决定与郑广文夫妇结成帮扶对子,全体官兵一起关心照顾两位失独老人。郑广文老人说,比起很多失独老人,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又有了一个“军人儿子”。
■相关新闻 这些老年人把烂菜果皮变成宝贝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通讯员 安迪 马钰 报道
半岛都市报3月4日讯 一年多时间收集6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然后免费分发给社区居民;谁家电器坏了下水道堵了,一个电话马上去修……在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小鲍岛社区,活跃着一批身穿红色马甲的人,他们下至七八岁的小学生,上至70多岁的老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便是由小鲍岛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规模达两千余人。日前,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公布了2016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其中,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小鲍岛社区荣获“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是青岛市唯一入选的社区。
据了解,自从2015年9月社区建立酵素志愿小组以来,志愿者们和居民共收集了6吨烂菜果皮等厨余垃圾,向社区居民和辖区的东海老年公寓等免费发放环保酵素2000余瓶。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