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四年来,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坚持“让生活走进学校,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办学理念,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教育资源,自主公平的教育环境,开放民主的办学思想,精益求精的办学质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彰显“生活教育”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办学品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以《学校章程》为核心,构建《校务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571”家长驻校办公制度》、《“147”校长轮值制度》、《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职工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架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体现“精细化、科学化、民主化、特色化”。
据介绍,学校主张外部合作,民主开放。精心打造家长义工团、家长讲师团、家长导师团、家长安全顾问团四支团队。义工团队已经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讲师团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为广阔的生活教育;导师团助力孩子的学业成长;安全顾问团为孩子们的校园安全保驾护航。家校合作“三四五”工作模式全市、全省推广。
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多种元素的选修课、多彩缤纷的学生社团……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活化”为着力点,突出实践与体验,努力打造生活教育特色。
记者了解到,学校将安全、海洋、科学等全套教材进行整合,构建了“校园亦课堂”、“食堂亦课堂”、“家庭亦课堂”、“自然亦课堂”、“社会亦课堂”的“五亦”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对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加工与完善,解决了不同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割裂等问题。
学校至今已开设了50多门选修课程,涉及到文化涵养、品音戏舞、美工艺廊等七大领域。学生利用每周五下午走班上课。选修课发掘了学生多元智能,成为了塑造孩子们健全人格的场所。而机器人、击剑、航海、轮滑等33个学生社团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发展了个性特长。
育人理念和课程落地的主阵地是课堂。记者采访了解到,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基于此总结出生活课堂的“三原则”、“五特征”。“三原则”:一是,知识的学习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二是,要把学科知识放到生活情境中组织教学;三是,所学的知识要回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检验。“五特征”,即努力做到‘学习内容主题化,授课形式生活化,课堂组织民主化,学习方式体验式,知识重建发展性’。”校长修文艳介绍道。
另外,学校还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创建了“N+1”学科实践课,要求各学科在每单元结束后,组织一个与单元知识重点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授课方面,学校尝试长短课时改革实验,促进高效课堂。
借助云平台,实验二小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大数据”,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手机APP、PAD、可穿戴设备、电脑为客户端,开发云评价应用软件,建立科学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德育发展”“学业成就”“实践活动”“身心健康”四个纬度进行评价与诊断,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此项研究已经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副校长李兆奇介绍说。
此外,还借助云平台建设语音作业系统。教师通过手机APP系统布置语音作业,家长、学生可以实时接收,学生通过手机的语音录播功能很轻松地完成作业并上传。这一幕在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已成为常态。
不到四年时间,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围绕“生活教育”办学特色,坚持“民主、开放、多元、现代”的管理理念,把课程建设、课堂变革、教育评价和内涵发展作为了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和谐同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希马塔、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食安办、国家食药总局、乒乓球世界冠军马琳、沈燕飞等国内外领导及全国有影响力的社会各界人士先后到校视察指导;迎接加拿大、北京、厦门等国内外教育界参观团达几十次;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纷纷给予报道;承担青岛市级教育教学现场会多次;学校先后获得“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委员会”等多项荣誉称号。
[编辑: 张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