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青岛39中海洋生物科教馆里的海洋生物标本
中华鲟、棱皮龟、须鲸、长尾鲨、蓝枪鱼……这些珍稀的海洋动物标本原来你可能只有到水族馆里才能看到,但如今在青岛39中新校区的校园里你就能看到了。3月20日,由青岛39中与青岛水族馆共建的“海洋生物科教馆”正式开馆了!首批近200件海洋生物标本率先展示,部分还将定期更新,循环展出。作为海洋特色学校,39中的学生今后不用走出校门,就能看到多样性的海洋生物,激发其海洋研究兴趣。
青岛39中海洋生物科教馆里的海洋生物标本
强强联合,探索创新人才培育新机制 3月20日下午,青岛39中海洋生物科教馆在新校区正式开馆,200余平的教室里摆满了各类海洋生物标本。从原生动物到海洋植物,从软体动物再到节肢动物、鱼类……沿着科教馆一圈走下来,你就能了解整个海洋生物的演变过程,并认识很多稀奇古怪的珍稀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科教馆的两个展厅总共展示了近200件海洋生物标本,基本把海洋生物的演化过程都展现了出来,部分标本还将定期更新,循环展出。这些标本全部由青岛水族馆免费提供,可供学生们日常参观和研究学习。”青岛39中校长白刚勋介绍说。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次青岛39中与青岛水族馆强强联合共建“海洋生物科教馆”,是借助双方资源优势,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海洋特色教育体系,继续探索高中创新人才培育的新机制。即使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有在中学校园里有这么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
“海洋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海洋意识。把学生的兴趣培养成为一种能力,从而让他们的兴趣、能力与未来的专业方向实现对接。”白刚勋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开放青岛的海洋教育资源优势,其中青岛水族馆是就是青岛海洋教育资源的一大宝库。现在将水族馆内的海洋生物标本建到学校,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看到多样性的海洋生物,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的,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研究的兴趣。
学生可动手制作标本,当讲解员 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学校内参观海洋生物标本馆,还可以动手制作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普通的海洋生物标本并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在两个展厅两侧各腾出了一个教室,可供学生们制作标本使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将会培养学生讲解员,让学生在了解海洋生物的基础上,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听。
据了解,为了打造海洋教育特色,青岛39中新校区的海洋科教楼里还设有数个全国第一:第一个中学海岸带生物资源博物馆;第一个中学海洋生物标本科教馆;第一个与南极专家连线的海洋教室;第一个中学航海模拟驾驶系统……此外,还配备了海洋校本课程教室、海洋创意工作室,以及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实验室。近年来,39中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一批单位签订联合育人协议,建立海洋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其高水平的实验室里完成相应的课题实验,全力打造蓝色海洋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开馆仪式上,特邀嘉宾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副主任朱德洲也指出,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视程度是国家能否顺利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而中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和教育最为关键。“中学时期是确定未来专业选择的关键,他们在海洋方面的重视程度,对海洋领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
“课题研究”已成为39中的学习常态 那如此内容丰富的海洋教育形式,是不是只能培养学生海洋领域方面的才能呢?“并不是这样。其实我们推行海洋教育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发展志向。”白刚勋拿学校的特色海洋班举例说,通过中考进入39中海洋班的学生,并不是成绩十分拔尖的,但是经过三年学习下来,一本升学率连年都在90%以上,2016届更是高达96.96%。
“科教馆正式启用,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的场所,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有重要作用。”白刚勋说。今后,到科教馆参观学习将会成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参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可能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讲还是个神秘的领域,但在39中,却已成为一种学习常态。”白刚勋介绍说,“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现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色。自2011年以来,39中正式立项研究的学生课题已多达300余个。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