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姜瑞胜
最近,一条东莞出现“无人工厂”的视频刷爆了许多人的朋友圈。鲜为人知的是,在青岛,一场“机器换人”的热潮也在悄然掀起。一台台功能强大的工业机器人正在走进工厂,替代人完成危险、复杂以及繁重的工作,一些行业巨头还建起领先的无人生产线和智能工厂。那么,工业机器人的到来,给青岛众多企业乃至制造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半个多月来,半岛全媒体记者走进青岛多家企业车间进行了调查。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无人叉车来回穿梭,忙着准备生产原料、转运半成品。
>>>>新同事
车间里来了机器人工人 汽车制造一度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工业机器人的加入,让这个行业搭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车。
位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的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轻、中、重型卡车,4000多名产业工人与200多台工业机器人成了亲密的“同事”。在该公司的冲压、焊装、涂装三大车间,都可看到工业机器人忙碌的身影。
3月2日,记者在该公司冲压车间看到,一辆辆大货车满载着金属板材直接开进来,经自动检测后,这些板材被机器人送进了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线内,经过冲压成形等工序,几分钟后,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另一头,这些板材变成了车门等冲压零件。工人们对机器人早已非常熟悉,车间工程师王栋介绍,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两年前投产,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人工,全部由机器人和冲压机“搭档”完成,可以生产70多种冲压零件。
冲压零件接着被送进焊装车间。在这里,130多台工业机器人正在三条焊装线上24小时运转。只见它们挥舞着焊枪,自动将一块块顶盖、地板、车门等零部件“拼成”驾驶室雏形,焊接、涂装、检测、搬运等工作一气呵成。JH6焊装线班长告诉记者,该焊装线上的机器人多达88台,全部是国际顶尖机器人,地板线和主焊线焊点自动化率达到100%,生产节拍达每台车2.16分钟,这是国内最先进的焊装线。80多名工人每天分成两班,“陪着”机器人从事机器人不方便干的“小活”。
焊接好的驾驶室通过空中桁架自动转运进涂装车间。紧接着,涂装机器人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给驾驶室进行喷漆等工序。相比于焊装车间,涂装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最后,驾驶室被送进总装车间,经过装配、喷淋等工序,与车架、发动机、轮胎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一辆“青岛造”汽车就出炉了。在这里,平均每隔4分30秒,就有两辆汽车下线。
在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走进全国首家轮胎工业4.0智慧工厂,所见所闻更是令人震撼:2万多平方米的车间里,10余台无人叉车来回穿梭,忙着准备生产原料、转运半成品和成品,数十台机器人在空中的桁架上奔走,自动将生产原料送到各个工位上,原材料、密炼、部件、成型、硫化、检测、入库,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生产。在这个年产500万条轮胎的智能工厂里,只有212名工人,其中硫化车间一共有72台硫化机,只有两名工人负责。
事实上,在青岛,像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公司、森麒麟等一样大量采购工业机器人等装备进行智能化生产的企业正越来越多。在家电行业,海尔、海信两大巨头的互联工厂和智能工厂早已开始运行,澳柯玛在黄岛建起全球制冷家电领域第一个智能互联工厂。在汽车制造业,不仅有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特、海通车桥、海立美达等知名企业均有广泛应用。在轮胎行业,包括森麒麟在内,双星、赛轮金宇等均实现智能生产。
青岛智能制造已经走在了前列。最近,山东省公布了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青岛有七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海信、森麒麟、软控、一汽解放青岛公司、青岛环球、华仁药业和青岛德盛机械,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一。2016年,森麒麟还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轮胎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
>>>>新领域
本土机器人品牌正在崛起 企业大规模采购工业机器人,催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岛城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高新区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青岛市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耿凯告诉记者,全市工业机器人企业已达上百家,其中落户高新区的机器人企业约80家。目前,库卡、ABB、安川、发那科等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已齐聚青岛,科捷、宝佳、诺力达等一批本土机器人品牌正在崛起,还形成了力鼎自动化等一批系统集成商品牌。这些“青岛造”机器人功能各异、各怀绝技。
在青岛速霸数控设备公司,随着操控人员按下按钮,一台七轴工业机器人伸出手臂,开始进行喷漆演示,几分钟的时间,一把椅子就“焕然一新”。该公司经理薛守贵说,这款喷漆机器人市场售价60多万,可替代工人完成喷漆作业,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解决了安全环保的问题。该公司还联合北京一所高校研发出雕刻机器人。目前,该公司的机器人每年能卖出20~30台。
在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几台机器人小车在试验区里来回穿梭,行人一旦靠近,它们会自动停下来,等确认安全后继续前进。该公司大客户销售总监高健说,他们的产品涉及AGV小车、无人叉车、协同机器人等,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智能物流、仓储物流、场内物流等领域,这种机器人小车可自动完成原料、产品等运送,全程无人化工作,最重可负载10吨,即使上下电梯也毫不费力,还能自动进行充电,在无人车间和无人仓库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已进入中车、京东方、富士康等多家知名企业,仅富士康就采购了近两百台AGV小车。
据了解,在青岛,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是家电、汽车等行业,主要从事焊接、搬运、涂装等。另外,机器人在食品、物流、制药等行业应用也比较多,主要从事码垛、分拣等。
不止是工业领域,在岛城交通、电力、餐饮、服务等领域,机器人也在不断出现。在江西路一家快餐店,一台刀削面机器人煞是可爱,只要按一下按钮,不到一分钟,四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出锅了。在漳州路一家西餐厅,一台模样呆萌的机器人忙着给客人送餐,博得阵阵夸赞。在济南铁路局青岛北动车所,机器人钻进车底担负起检修重任。在一家银行营业部,机器人不仅能介绍业务,还能陪顾客聊天。
机器人身价几何?采访中,多家机器人生产及应用企业工作人员介绍,不同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单价也不一样,便宜的不到10万元,贵的高达50~60万甚至上百万元,如果是成套的自动化生产线则售价更高。比如,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仅引进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就投入了上亿元资金。
>>>>新效率
质量非常稳定合格率也高 虽然价格不菲,但工业机器人上岗后带来的回报让众多制造企业尝到了甜头。
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益于商用车良好的市场形势,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去年生产实现大幅度增长,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85.7%。在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曹海鹏看来,耀眼成绩的背后,一方面是市场旺盛需求拉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几百台工业机器人和工人们一样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海鹏表示,虽然一台工业机器人价格高达30多万,但上岗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节约了人力成本。他说,有的上料等岗位以往需要6~8个人才能完成,如今只要一台机器人就全部解决。另外,工业机器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非常稳定、合格率非常高,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炳宝也有同感。他说,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打造智能工厂,车间里节省了600多人,生产效率提高了50%,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减轻。更重要的是,在人工生产模式下,产品质量会受到工人情绪、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稳定,而使用工业机器人以后,产品一致性、稳定性非常好,公司产品合格率高达99.8%,企业也没有缺工的烦恼。在这条生产线上,森麒麟创造了多个唯一:制造出适用于波音客机使用的民航轮胎,成为中国唯一一家生产和销售航空轮胎的企业;全球首条石墨烯导静电轮胎生产线在这里投产,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批量生产石墨烯导静电轮胎的自主轮胎企业等。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小时工资在2005至2016年间翻了三倍。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再加上招工难的困扰,使用工业机器人成为很多企业的新选择。青岛力鼎自动化设备公司总工程师付焕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名工人每年的人力成本支出8万元,100名工人一年的支出就是800万,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只需要30人左右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相当于一年省下500多万。
>>>>新战略
企业技术改造可享补贴 种种迹象表明,工业机器人已成为许多制造企业的“刚需”产品。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曹海鹏透露,新厂区规划了二期项目,未来还会继续采购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炳宝表示,森麒麟青岛厂区的另一个工厂也已开始智能化改造。
德系精工(青岛)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彤表示,购买工业机器人一般1~2年就能收回成本,有的行业甚至不到一年就能回本,这成为很多企业应对招工难、用工贵的新举措。今年以来,该公司仅焊接机器人就卖了30多台,成套自动化系统已签订多个大单。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公司总经理陈立刚也透露,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接到了1200多万元的订单。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青岛国际机床展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作为环渤海智能制造的风向标,展会举办方几年前就意识到机器人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紧扣市场需求,重点打造每场展会的工业机器人专区,工业机器人展商数量和成交额逐年提升。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预计今年展会工业机器人成交数量和金额还将大幅攀升。
事实上,加快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全市的一项战略。据了解,青岛正在深入示范推广智能制造,到2020年,改造500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建设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为加快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本市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还拿出了激励政策。今年初下发的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专门设立了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的补助政策,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置款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在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的,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青岛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对全市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下一步制定该项政策具体实施细则,有针对性地做好补助基础工作。
让机器人助力青岛制造业腾飞 早在2013年,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炳君就曾对青岛工业机器人行业进行专题调研。他指出,在智能制造中,工业机器人处于核心位置,机器换人实际上是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手段,带来的是企业产品品质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张炳君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低迷的世界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对于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工业机器人及辅助设备价格持续降低且智能化水平大幅跃升,在替代人工方面具备了明显优势;另一方面,机器人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起成为推动新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的焦点。当前,在实施再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各国一致的选择。
张炳君还认为,青岛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具备一定研发、生产和应用基础,部分企业的产品已销往海外市场。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日渐增大的局面,加快推动青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带动青岛制造业向智能化、精益化升级,抢占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先机。
他说,从几年前的走访调研来看,由于对机器人的具体应用和前景缺乏了解,加上机器人采购的成本比较高、前期投入比较大,在部分企业推广曾有一定的难度。对此,他建议,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做法,开展工业机器人租赁等业务。随着机器人生产成本降低,加上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青岛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
另外,他还建议本土机器人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还要大胆走出去,并购海外机器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降低工作强度也呼唤更高技能 山东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关宾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机器换人不会影响就业。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炳君也赞同这种观点。他指出,机器换人,换的是一些简单的劳动岗位,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与机器人有关的新岗位,比如机器人的维护管理等对技术要求更高的岗位。目前,机器换人推广只是在部分环节的替代,像劳动强度高、比较危险的岗位等。另外,当前,“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变,机器换人后会对人力资源提出高要求,推动企业生产向自动化迈进的同时,工人也逐渐向工程师转变。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曹海鹏认为,即使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人的作用仍旧无可替代。因为,无论是在自动化生产的两端,还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目前还需要由人来完成。不过,这种产业升级会倒逼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过去,工人只要有力气,在企业里就能找到活干,如今,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维护。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炳宝也表示,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大幅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强度,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但工业机器人需要技能人才操作管理,它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更高了。以森麒麟为例,现在机器人维护成了最重要的岗位之一。
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大客户销售总监高健认为,机器换人的重点不是简单把人替换掉,而是通过智能设备和智能信息系统,实现人机协作、设备互联、机物互联,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最终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也是智能制造的最终目的。
青岛机器人有极大增长空间 青岛市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耿凯介绍,目前落户高新区的80家机器人企业,产品涉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科捷、宝佳、诺力达、力鼎等一大批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售势头很好,业绩增长很快。在他看来,未来几年,青岛工业机器人市场还会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他说,青岛制造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了十条千亿级产业链,涉及家电、食品、橡胶、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每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对工业机器人都有着巨大的需求。以家电行业为例,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一直都在积极推动自动化生产,背后支撑的就是工业机器人。在食品饮料行业,青啤等企业也在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其中就有高新区的机器人企业参与。
耿凯还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行业应用比例非常高,无论是总装整车企业还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非常大。随着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北汽新能源等大项目落户青岛,未来几年,汽车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会有极大增长。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