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民众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6月以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探索实施参保居民在乡镇卫生院“200元包住院”,具体做法是:参保居民在卫生院住院、医保基金报销后,患者自负部分不足200元的按照实际数额自负;自负部分若超过200元,患者个人自负200元,超出部分由区镇财政及卫生院承担。
试行之初,就有人提出疑问:“200元包住院”,包得住吗?近日,新华社和人民政协网等中央媒体报道了该地的做法。
惠及城乡群众 减少看病支出 初春,记者来到莱城区采访。在口镇卫生院,龙马村村民王爱芳陪同87岁的母亲住院治疗颈椎病。王爱芳告诉记者,由于颈椎压迫神经,母亲刚来时都站不住,住院后,症状已轻多了,“每天6瓶扩张血管的药,不过最后也就200块钱。”
在苗山镇卫生院,祝上坡村村民祝寿毫抬起胳膊向记者展示肩周炎的治疗成果。“原来都抬不起胳膊,现在能抬起来了。以前从没住过院,后来从电视上看到200元包住院,觉得合适就来了”。
“如果没有这个,在大医院一个礼拜至少五六百块钱。”祝寿毫说。
记者了解到,当地各乡镇卫生院不同程度出现患者回流。2015年,莱城区享受到“200元包住院”政策的患者同比增长15%,2016年,享受到这一政策的患者又比2015年增长44%。
据了解,这一政策既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也引导患者就近就医。据测算,2015年全区1.68万人次实现了就近就医,比到县级以上医院减少居民家庭支出2000多万元。
当地财政兜底 包得住可持续 实践表明,这一政策“包得住”、可持续。莱城区卫计局副局长付来永说,夯实的国家医保体系是当地探索的最大“底气”。“200元包住院”是建立在原新农合基础上的创新。以2015年莱城区前三季度运行情况为例,全区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总费用2861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2237万元、占医疗总费用的78.2%,这使得地方启动“200元包住院”有了现实可能。
据测算,农村居民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在1700元左右,医保报销后剩余476元左右,扣除200元后剩余的原本自负部分,经过分析评估当地有能力承担。2015年,区、镇和乡镇卫生院共“让利”群众约548万元,2016年约1034万元。
供需两端施策 巩固分级诊疗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部分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就医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像部分常年患病、60岁以上老人和低保群体,即使有了医保仍然会“小病扛、大病拖”。按照原新农合规定,患者即使在报销比例最高的乡镇卫生院住院,也至少需承担15%的费用。据莱城区测算,农村老年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往往一年需多次住院、花费近万元,医保报销后个人仍需支付2200多元,在二级以上医院花费更多,这对困难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据了解,基层就医趋向仍在一定程度上与医改政策导向不一致,城乡医院仍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现象。城市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而乡镇卫生院却较为冷清。同时,医保资金分配也制约乡镇卫生院职能。
此外,在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端”下工夫的同时,乡镇卫生院这一医疗服务的“供给端”也需大力投入,才能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信心。
[编辑: 杜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