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肖玲玲
青岛是全省食品生产大市,去年完成国抽、省抽、市抽共计7431批次,覆盖全部30大类产品,抽检不合格12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为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3月30日,市食药监局发布《2016年青岛市食品生产环节质量监测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全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状况,梳理了重点环节、关键节点、主要品种、风险项目等,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
全市食品工业生产总值两千亿 青岛市是山东省食品生产大市,2016年,全市食品工业生产总值达2050.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2%。食品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为98.21%,同比提高0.21%,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生产安全事件。
《报告》统计,2016年全市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达1515家,同比增加17.53%;食品生产许可证书达2316张,同比增加了29.82%。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占全省比例分别达到了11.05%和11.33%,覆盖全部许可30大类别,多类产品均有增幅,成为全省食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城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57家,证书167张,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占全省比例分别达到了28.71%和28.64%,企业主要集中在平度市,占全市的50%,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另外,全市已备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10家,同比增加了25家。
7431批次食品124批次不合格 《报告》同时指出,2016年,市食药监局严格落实“四个最严”的,全市完成国抽、省抽、市抽共计7431批次,抽检覆盖全部30大类产品,抽检不合格124批次。其中,市抽4271批次,合格率达98.21%,同比提高0.21%;小作坊食品共抽检554批次,合格率达90.07%,同比提高4.01%。
在国抽、省抽和市抽中,10类产品检测全部合格,为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食糖、糖果制品、薯类及膨化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品馅料、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品添加剂。全年开展食品专项抽检和风险监控2472批次均合格;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278批次,抽检企业107家,均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国抽、省抽和市抽的124批次不合格产品分布在干制海产品、食用油、肉制品、调味品、酒类、茶叶及制品、糕点、饮料、粮食加工品等20大类产品中,全部为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生产,其中小作坊在不合格产品中占44.35%。
从不合格原因分析看,化学性污染占58.33%,生物性污染占34.85%,理化指标占6.82%。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仍然是导致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将开展小作坊产品专项整治 针对《报告》检出不合格产品及在日常监管、飞行检查、体系检查发现的问题,市食药监局要求各区、市局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另外,要求各区、市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严格落实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根治问题,防止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小作坊产品不合格批次占比较重的问题,抓住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治理;依据《山东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规定,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加工和“两超一非”及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以“产业园”“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规范小作坊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促进小作坊规范提升。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