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学义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充满了信心,寄予了厚望,也昭示着明天。这是开启新征程的崭新时刻,城市发展蓝图已绘就,前进号角已吹响。青岛正向着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扬帆起航。 人间四月,春色无边;黄海之滨,春潮涌动。青岛,这座年轻的魅力之城,正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
4月16日,青岛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代市长孟凡利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却处处透着春天般蓬勃的生机。
过去的五年,栉风沐雨,励精图治。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2016年达到10011亿元,青岛跻身“万亿俱乐部”。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海湾型大都市格局初步显现。青荣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省内首条地铁建成通车。四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支点城市。民生质量显著提高,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市。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水平,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这是历史的刻度,见证着努力,也折射着不易。
今后的五年,波澜壮阔,令人神往。国家赋予青岛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省委省政府要求青岛充分发挥龙头带动的作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如旌旗猎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如细雨无声,温暖着900万青岛人的心。
众所周知,当今国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青岛仍然计划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而且发展质量效益要进一步提高,这一目标无疑彰显了城市的信心和决心。传承全域统筹发展规划,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国际湾区都会,则是立足特色,志存高远。建成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潍莱高铁,每年至少开通一条地铁,将使青岛进一步迈入立体交通新时代。保护好“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PM2.5年均浓度下降20%以上,则是对民生痛点的热切回应。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被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文中“创新”二字出现64次。先后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试点的城市……这是青岛推进科技创新的底气。此外,还有政务、社会治理等全方位创新。2017年,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推进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建成企业信用服务系统,力争进入全国首批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等,都让惠民来得实实在在。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充满了信心,寄予了厚望,也昭示着明天。这是开启新征程的崭新时刻,城市发展蓝图已绘就,前进号角已吹响。青岛正向着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目标,扬帆起航。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