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绘就新蓝图 "病有良医"青岛在行动

2017-04-18 07:04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加强妇幼健康、孕前优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启动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在4月16日最新出炉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绘出了青岛“病有良医”实实在在的蓝图,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有更多选择,也更有保障。

  



  二孩时代,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签约家庭医生为女儿省了不少麻烦,从日常习惯着手预防和治疗疾病 李老太和她的“全科健康管家”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卫计委党委委员周长政参加分组讨论时表示,从二胎政策实施后,一批大龄产妇要二胎,因为一胎剖宫产率很高、瘢痕子宫很常见,给二胎带来很大的危险隐患。青岛要建高危孕产妇的抢救中心,各个区市也要建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的抢救中心。

  2017年,青岛市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鼓励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立纵向医联体。继续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免费基因检测和诊断服务。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卫生院的技术服务融合。对产前筛查高危孕妇开展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服务项目,列市办实事。采取市区两级财政负担、群众免费的方式,由妇儿医院与中标的基因检测公司共同承担该项目。

  就医“一卡通”医疗更智慧

  “健康数据中心建设特别好,这些数据怎么集中管理好,做到一卡通、一号通特别重要。”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副院长于华在分组讨论中表示,近几年各家医院在信息化上的投入都比较多,但现在病人的健康信息、健康数据,各医院之间还是不能共享的,比如病人在青大附院的这方面数据,中心医院是看不到的。于华认为,启动数据信息中心建设,对老百姓的健康是实事,这也是落实信息化的很重要一步,“差最后一公里,再加把劲儿。”

  2017年,青岛要启动新一轮人口健康信息项目建设,建设互联互通的市、区(市)两级信息平台和二级以上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完善四大数据库,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启动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医院”。开展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

  社区做检查三甲医院出报告

  “通过医疗信息化,现在的分级诊疗可以很容易实现。”于华说,病人在社区医院做检查,通过网络上传,三甲医院就可以给出报告。

  据悉,2017年,青岛要全面推开分级诊疗制度。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进一步规范医疗联合体建设,以资源共享和人才下沉为导向,完善责、权、利清晰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建立责任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和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公立医院门诊服务人次中经基层预约或转诊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要达到90%以上。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达到60%以上。出台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广乡村医生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做法,继续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落实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提高在岗乡村医生待遇。

  推进医疗机构建设,资源更均衡

  报告提到:“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市民健康中心等重点医疗项目建设。”

  2017年,青岛医疗机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开工建设市八医东院区,加快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立医院东院区,协调推进青大附院东院区、市民健康中心、眼科医院红岛院区和北部医疗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进度,完成市五医扩建工程立项,开展市妇儿医院危重症救治中心、中心医院肿瘤中心、市海慈医疗集团康复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新的医疗机构建设,大大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面,比如八医东院区,解决李沧区东部、崂山区北部就医难问题;眼科医院红岛院区,以及位于平度的北部医疗中心,都使得岛城的医疗资源进一步均衡。

  青岛还将建设市级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新生儿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畅通就近就急转运的区域协作绿色通道。鼓励医院走高精尖专科发展路子,鼓励“中心”、“联盟”模式,市级制定完善标准、规范、程序,实行市级备案制。全市公共卫生中心位于青岛市山东路与抚顺路交叉口东北侧,总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8.5亿元。

  壮大中医力量给市民更多选择

  2017年,青岛市要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十百千万”工程。设立中医发展基金,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落实中医药发展扶持政策,将中医药工作全面融入深化医改中。

  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推进中医药综合诊疗服务,引导中医医院建立中医经典病房、中医医疗技术中心、中药临方加工室,全面实施“送汤药上门”服务,试点开展“中医上门”服务,探索居民中医养生保健自助服务模式。指导创建2至3个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市。

  加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步伐。开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建设重点中医医院,引进国内知名中医药专家,建立4至6个国医大师工作站、100个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开展基层中医师带徒工作。在驻青高校设置中医专业,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

  补充医疗保险,给大病患者的保障

  报告中提到: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农村护理保险业务。健全医养合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城乡医保定点范围。完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

  自今年1月1日起,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特大疾病的精准保障力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救命药”纳入保障范围。特别是今年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保障种类进一步增加至41个,涵盖了治疗恶性肿瘤、罕见病及高致残率疾病的多种药品耗材,对于缓解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本市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保障体系,医疗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7年,青岛市还要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政策保障。大力推进农村护理保险业务,扩大农村受益群体。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