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高考40年:昔日村里小先生成了首个大学生

2017-06-05 06:13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栾英杰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下文,恢复停止了十年的高考制度。这是十年冰封之后的一次破冰之举。日前,记者在青岛大学文学院周海波教授的家中,采访了这位参加了当年那次高考盛举的学子。当时周海波正在村里当民办老师,他的志向就是能上大学,当作家。1977年12月,他与众多考生一起走进考场,有幸成为村里唯一一个考上的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周海波 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1977年参加高考(受访者供图)



  报名参加高考后,没有人告诉周海波该怎么准备,没有复习资料,没有备考方向,甚至连本像样的教材也没有。周海波说:“我几乎是裸考的。”幸运的是,他所在的学校还有个封闭已久的小小的资料室,里面有一些被尘土覆盖的书籍。回望那段时光,周海波表示,是时代给予了他一个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那时只要有可能,我就会把学校图书室的书找来读,村里能借的书也都借来读。这应该是积累吧,对后来的考试很有帮助。”

  “我真的很幸运,我的语文只准备过一次作文,考试时,作文题目竟然和我复习的一样,这让我兴奋不已。”周海波说,有一次,他在资料室的一本书中,发现一份夹在里面的潍坊一中的语文试卷,上面的知识题早就忘记了,但作文题永远不会忘记:《难忘的一天》!当年高考作文题目,竟然就是这个。

  周海波介绍,他的幸运远不止此,考试第一天中午休息时,他借了一位朋友带的历史教材,随便翻看了两个题,下午考试时就遇到了这两道原题。“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我,让我有了更多的信心。最后一门考数学,很多考题都超出了高中所学的范围,勉强做了几道题,能对几道题,心中真的一点数也没有。”

  “有一次,父亲的同事来我们公社出差,有一天到我家来,他一直鼓励我要考大学,说他有个本家弟弟就是大学生,在曲阜上学。他说,你也考那里吧。”周海波告诉记者,他当时对报考什么志愿一类的事情一点也不了解,第一志愿就填了曲阜师范学院。当时还知道山东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名牌大学,但北京大学中文系似乎在山东没有招生计划,只好报山东大学,省外有名的大学只有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在山东招生,于是第三志愿填了复旦大学。”周海波说,“那时候以为最好的大学要放在后边,后来知道有同学和我想的一样。”

  考试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我几乎每天都到学校,可是迟迟没有音信。”就在失望的情绪越来越浓时,突然有一天公社教委通知他去县里参加体检,“体检过后,我再次中魔咒一样,每天到学校去盼望那封来自某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周海波说,过年后的一天,他晃悠到汽车站。“公社文教委员从车上走下来,他朝我使了个眼色,我走近他,就听到他低沉而清晰的声音:下午到办公室来拿通知书吧。听了他的话,我紧张得都不知道如何是好,脑子一片空白。”周海波成功被曲阜师范大学录取。

  高考感悟

  备考过程中,因为连本教材也没有,只好找到什么看什么,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措施,有的,只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回望那段时光,周海波表示,是时代给予了他一个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高考 大学生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