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学义
减少浪费需要每个人都有“锱铢必较”的精神,自觉培养成本意识。事实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本身就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绿色生活的客观要求。这是对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也对环境负责,对下一代负责。 在我们每天工作八小时的办公室里,不少“看不见的浪费”正悄然发生着。很多圆珠笔用完一次就扔了;纸张打印随意;台式机一晚上不关;活动条幅及材料一次性使用;有人甚至开着空调还开窗……(6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圆珠笔用完后,再换一根笔芯,这本是最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如今,在很多单位,圆珠笔竟成了“一次性”的。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很多人早上一到单位,随手就把所有电灯打开,全不顾屋里阳光灿烂。此外,还有永远不关显示器的电脑、常年开着的饮水机、喝两口就扔掉的瓶装水,等等。
对于办公室浪费,为什么很多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方面,作为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权使用,其他人似乎无权干涉。而且,当对浪费习以为常时,节俭者反而可能成为另类,招致异样的眼光。加之管理者缺位,浪费也就越来越肆无忌惮。另一方面,眼下物质日渐丰富,有些人即便在自己家里,也不把节水、节电等当一回事,他们到了单位又怎会节约公共资源?
根本而言,这种“看不见的浪费”就是因为缺乏成本意识。虽称不上大奸大恶,天长日久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般说来,私企老板大多会严加管束,而不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则沦为办公室浪费的重灾区。对此,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曾明确提出,提高能源、水、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杜绝浪费行为。
减少办公室浪费,就必须细化制度,严格管理。对于那些故意浪费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即便制度不能细化到一支笔、一瓶水,也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和建设节约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寻求和尝试新的节约方法。比如,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另外还有不少管理巧招。比如,打印复印需要刷卡,每人一个账号,领笔要用写完的空笔来换等,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后,也就不会过度耗费办公用品。
减少浪费需要每个人都有“锱铢必较”的精神,自觉培养成本意识。事实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本身就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绿色生活的客观要求。这是对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环境负责,对下一代负责。节约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内化为自我修养。试问,当你口口声声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时,自己却在办公室随手浪费资源,就不觉得问心有愧吗?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