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六:原告关某某诉被告施某某、李某、第三人丛某某船舶买卖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2008年9月10日,原告关某某与被告施某某名下船舶有限公司签订了买卖协议,约定因欠罚款37万元, 关某某货轮卖给修船厂,价值110万元。双方及担保人(被告李某)均签字摁手印。因关某某在修船厂欠修船费,施某某先前留置了该轮,后关某某支付部分修船费,尚欠37万元,施某某继续将船留置。在签订上述协议后,关某某与施某某对涉案船没有办理正式的船舶交接手续及船舶过户,施某某没有支付购船款。关某某诉称船舶被被告施某某、李某及第三人丛某某拆掉卖了废铁,请求连带支付购船款及违约金。施某某抗辩因关某某没有进行船舶交接,也没有交付有关手续,故合同未实际履行。其当庭认可,涉案船从进坞修理直至被拆解一直放置在被告施某某的修船厂船坞上,下坞需要船东提出申请,结清费用,船厂用绞车将船舶放入海中,没有绞车的协助不能下坞。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对于合同未能履行原告关某某与被告施某某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关某某作为出卖人,在签订买卖合同后即长期离开未履行交付船舶及单证资料的义务,致使施某某无法辨别船舶所有权人,而且其指派看船的船员未履行妥善看管船舶义务,对买卖合同的无法履行负有较大过错,承担70%责任为宜;施某某作为留置权人对船舶未尽妥善保管义务,对买卖合同的无法履行负有一定过错,承担30%责任为宜。判决被告施某某赔偿原告关某某损失人民币21.9万元。
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关某某虽然未交付船舶的有关单证资料,但船舶实物已交付,船舶实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应转移至施某某。由此推知,关某某未交付船舶相关单证资料的履行瑕疵并不影响施某某签订船舶买卖协议合同目的的实现,施某某在受领船舶实物的情况下,无权以关未交付船舶相关单证而拒绝履行付款义务。改判被告施某某向关某某支付购船款73万元。
【典型意义】
本案历经一审、二审、重审一审、重审二审,双方多年缠诉于该案,因为双方在合同签订及船舶留置环节均操作很不规范,以船顶账甚至于一船二卖,导致船舶被非法拆解。该案的指导意义在于认定船舶是否交付的关键在于涉案船舶是否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已经在被告的占有之下。这也是导致一二审产生分歧观点之处,一审认为虽然施某某对船舶行使了留置权,因为本案船舶被留置期间,关某某指派了一名轮机长负责看管船舶,可见船舶并非完全在施某某的占有之下。二审认为施某某因关某某欠付船舶修理有关的费用而将船舶留置在其修船厂,即已占有涉案船舶,因此自协议签订生效之日即为船舶实物交付之时,船舶实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转移至施处。根据查明的事实,关某某欠付施某某修船费和压坞费,施某某有权对船舶行使留置权。而且施某某当庭确认其已经对船舶行使了留置权,证明船舶一直在施某某的占有之下。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施某某在买卖合同签订前已经占有了该船舶,行使了留置权,自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生效之日即产生船舶交付的法律效力,涉案船舶已经交付给被告施某某。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