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场建"大运控"模式 提高雷雨天气放行效率

2017-08-20 08:1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机场运行指挥中心。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刘宇家 李振东 班珮 王正

  眼下正值暑运旺季,青岛机场每天进出港的航班数量较多。但近期岛城雷雨天气多发,给航班的正常起降带来不利影响。为了让广大乘飞机的旅客能准点顺利出行,近年来青岛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等驻场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的机场“大运控”模式,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应用包括大数据在内的信息化手段,提高雷雨天气状态下的飞机放行效率,使得青岛机场的运行品质始终保持在华东地区时刻协调机场第1名。

  飞机起降全靠“大脑”指挥

  据了解,进入暑运客流高峰以来,青岛机场的日均起降航班接近500架次。机场每天要为这些航班提供进离场飞行保障服务、地面保障服务、旅客保障服务以及货邮保障服务。在整个机场服务保障体系中,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是最高一级指挥调度部门,相当于机场运行的“大脑”。

  乘坐过飞机的乘客都知道,正式起飞前,飞机还要在跑道上排队,等待起飞指令。一般情况下,前后起飞的飞机中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雷雨天气时,机场能见度大大降低,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飞机的起降间隔会被拉大,航班的起飞时间会往后顺延。此外,每条航路上的天气情况会有所不同,因此不同航路上的飞行间隔也不尽相同。大范围雷雨天气时,航路间隔普遍加大,导致每架飞机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起飞。

  增设席位减少等待时间

  一般情况下,一旦遇上雷雨天气,机场管理方只能被动等待天气好转。而随着航班数量和旅客吞吐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迎来暑运客流高峰以后,地面保障资源与空域资源更加紧张,在雷雨天气要想保障机场的高效运行,机场指挥中心要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迫切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升机场的运行品质。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强机场与空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强航班放行的协同决策,青岛机场特增设CDM(协同放行)席位,来减少阴雨天气旅客机上等待时间,提高机坪的资源利用率。“CDM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空地航班协同放行平台。”据介绍,通过协同决策,可以确保空中交通流量最佳流入或通过相应区域而不超过限制,尽可能提高机场跑道和空域资源的利用率。

  据了解,协同放行(CDM)席位专门负责与空管部门流量管理席协调放行时间,根据青岛机场前序航班的实际落地时间、出港航班的实时保障情况等因素,对出港航班进行排序,从而安排航班的放行顺序。协同放行席位的增设,不仅可以密切关注航班保障过程,对保障时间进行有效预判,还持续提升青岛机场的运行品质,对航班进行更为合理的放行排序,从而更好地利用青岛空域,为应对未来青岛机场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应用大数据,放行更高效

  据悉,经过不断改进,目前该系统已实现进出港小时数据、航空公司进出港数据、靠桥率、周转率、机场放行正常率、非正常航班、机位停靠等统计功能,为机场在宏观层面改善机场资源分配、生产调配提供了指导数据。

  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保障环节反馈而来的各项保障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该系统还可以形成大数据,实现每一个保障环节的时间可控,提高航班在地面运行保障效率。另外,系统根据航信系统数据和空管报文数据,自动比对航班信息,能自动生成次日航班计划。工作人员只需将外航、货航等航班信息进行人工确认。根据前期对机位限制条件的补充完善,同时以提高廊桥利用率为核心,自动完成次日航班的机位分配,之后通过人为调整即可投入使用。这一系列工作的自动化,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阴雨天气青岛机场的放行效率。2016年,青岛机场运行品质继续保持华东地区时刻协调机场第1名。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青岛机场 大运控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