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记者从青岛市统计局了解到,上半年,青岛把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创新驱动引领海洋经济转型发展成为新常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发展层级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推动海洋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迈向中高端。
上半年海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根据青岛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201亿元,同比增长15.2%(海洋生产总值增速均为现价增速,未剔除价格因素)。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4.6%;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同比增长17.1% ;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540亿元,同比增长13.9%。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23.7%,较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去年底的4.2:51.2:44.6调整为3.1:52:44.9。
海洋经济各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青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上半年,青岛着力发展现代渔业、打造蓝色粮仓,远洋渔业发展再创佳绩。成功引进山东中鲁远洋渔业公司总部落户青岛,成为青岛渔业企业中唯一的上市企业。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9家企业与12个国家建立合作项目。目前,全市注册远洋渔业公司31家,发展远洋渔船181艘、作业渔船124艘,上半年完成自捕水产品产量6.8万吨。投资百亿元的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海洋牧场”建设持续推进。全市建成10处休闲型海洋牧场和全省首个公益型海洋牧场,累计投资7.38亿元,投放礁体150多万空方,其中5处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全国获批最多的城市。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放流苗种11亿单位。
水产健康养殖稳步发展。积极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突出抓好养殖设施设备和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加快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先进技术,全市工厂化养殖新发展1万平方米,推荐“中海1号”条斑紫菜等3个水产品种参加国家新品种评定。
休闲渔业品牌渐成亮点。积极推广“渔夫垂钓”海钓品牌,全市创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9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3处,面积近20万亩,休闲海钓逐步成为岛城海上旅游产业“新名片”。
海洋装备逐步迈向高端制造
据统计局工作人员介绍,上半年,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总体低迷的大格局下,青岛海工装备市场引智聚力,发展活跃。数据显示,海洋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6.6亿元,同比增长21.2%,快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9%,位居行业首位。北船、海西重机等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集集装箱、武船重工等重点企业增长较快。海西重机建造的我国首个110米桁架式自升式海工平台出口阿联酋;武船重工承接的世界首座、规模最大的半潜式智能海上养殖装备——挪威“海洋渔场1号”养鱼平台顺利交付;兰石海洋工程钻采装备项目签约落地,为青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再添助力。
旅游业优化升级释放新活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青岛聚焦旅游大项目建设,以“蓝色、高端 、新兴”为引领,确定总投资2840多亿元、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和待建重点旅游大项目82个,目前8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30多亿元。同时,青岛多措并举扩大旅游影响力,深入推进邮轮旅游发展,制定出台《青岛市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支持举办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峰会,组织举办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理事会。截至6月底,累计接待51个邮轮航次,约15万人次。旅游大项目稳步推进、产业融合拓出新领域,为新业态发展开启新模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3573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594亿元,同比增长13%。在海洋生产总值中,滨海旅游业占到19.4%的份额,总量位居第一,对整个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9%。
城市信报记者 丁一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