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海洋文化教育合作论坛:"和平之船"成亮点

2017-09-08 07:1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和平之船中国总代理王莹做《环绕地球360°的海洋探索——世界青年大使蓝海计划》主题演讲。 丁立斌 摄



  

和平之船。(资料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一艘行驶在海洋上的邮轮永不停歇,“和平之船”从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巡游世界。9月7日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的分论坛东亚海洋文化教育合作论坛上,和平之船中国总代理王莹的分享成为焦点之一,这艘船曾邀请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登船作报告,中国海洋大学也曾组织师生登船开展为期百余天的环球航行。

  在和平之船的官网上,一艘庞大的邮轮在蔚蓝浩瀚的大海上,在北极光的迷幻之下驶过。官网介绍,和平之船自1983年成立以来,巡游过世界上200多个港口,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8万人以上的参加者。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致力于和平、环境、全球一体化等相关种种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它还积极构建地球上的各国人们和NGO相互联系的网络。并且自主运营,举办独立于世界上所有企业、政治、宗教团体的有利于和平的活动。

  船上有个地球大学

  “国际扶贫减灾的一些会议都在船上展开,承担了很多国际上的义务和责任。例如我们现在主推的98期换航,就是围地球航行一圈,大概是一百多天;还有一个就是在北极圈会追着北极光走。”和平之船中国总代理王莹介绍,船上的活动也丰富多彩,这也是这个船最大的特点,很多人会上船观光、学外语。

  更重要的是在船航行过程中,很多热点国家的热点人物都会到船上做演示以及教学活动。“船上有一个地球大学,内容主要是与海洋、国际交流、文科相关的,会邀请美国、德国、日本还有中国的知名教授到船上担任客座教授。”

  王莹说,曾经中国海洋大学组织师生上船参加环球航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海大的学生也开展了很多自主开讲活动,他们活跃在船上,展现在船上,特别让人刮目相看、印象深刻,“他们理论知识的积淀还是非常丰富的,英语也很棒,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

  此外,这艘船在船下的活动就更丰富了,每到一个国家,船上的人就会去做环保,比如说给孤儿院送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排除战争埋的雷,给非洲的孩子送了很多足球,给西非的国家送稻米、粮食等等,做了很多活动。

  推动国民海洋意识增强

  王莹介绍,她跟和平之船已经有20年之久的成长经历,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1995年,我坐上这艘邮轮,那时候中国还是开放初期比较落后,当时大家的海洋观包括整个的世界格局还是很薄弱的。我们坐着这个邮轮从上海出发,经越南、新加坡、东非最后在肯尼亚下船的。”她说,那次的经历对她来说是颠覆性的,比如她了解到非洲并不是都很热,在内罗毕感觉比北京还凉快,而更多的改变是思想观念上的。当时船上有个讨论会,中西方的年轻人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以“吵到昏天黑地”收场,“邮轮之旅让我知道地球除了丰富多样性,也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对立的地方,所以邮轮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舞台,意识形态碰撞的舞台,这是我对邮轮的一个感觉。”

  2005年和平之船到上海,当时王莹负责整个上海的安排,邀请了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的朱成山登船作报告。

  这对船上的日本人影响很大,从不接受,到接受,到忏悔,经历了很大的波动,“他们真的没有想到他们的前辈们在中国犯下了这么恶劣的战争罪,后来这些听讲座的大部分人,自费车票一路奔向南京。他们到了南京以后那种忏悔和虔诚的悔罪感,让我觉得在邮轮上旅行意义非同寻常。”

  谈到一带一路,王莹说,他们曾做过有关论坛,而目前启动蓝海大使项目,也是为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建立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的理念,“如果你不到大洋中间去体验一下,和真正海洋的匹配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邮轮是对我们学习海洋知识的一个形象感知的补充,所以我还是要继续推动这个事情,把这个事做大,发扬光大。

  ■相关新闻 青岛海洋意识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2017东亚海洋文化教育合作论坛首次亮相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张海铎 报道

  半岛都市报9月7日讯 9月7日,以“东亚联通、青年友好”为主题的“2017东亚海洋文化教育合作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论坛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山东水产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海洋局、东亚和东盟地区海洋文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大中学生等近15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此次也是教育纳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的重要议程之中,是对海洋合作后备力量培养的一种重要举措。

  论坛主持人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盖广生回顾了我国在海洋文化创建与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感谢参会嘉宾为东盟和东亚地区的海洋事业发展做出的积极努力。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鸣秋做了题为《“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从青年抓起》的主题演讲。他认为青年人的文化交流决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命力和长远的影响力。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际组织处处长唐冬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培训与研究地区中心秘书长、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训强,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副主任朱德洲,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教育分会会长李巍然,和平之船中国总代理王莹也分别在论坛中做了精彩演讲。

  据悉,日前,青岛市成立了海洋特色教育联盟,也叫海洋教育学会,青岛市将近50所中小学参加了这个学会。“青岛的海洋意识教育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副主任朱德洲说,我国十分重视海洋文化教育场所的搭建,全国海洋基地建设蓬勃发展,海洋类场、海洋保护区的多种类型,覆盖了大学、中学、小学三个阶段,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海洋公共服务设施初具规模,沿海地区举办的各类海洋节庆活动引人入胜,海洋特色文化成为海洋的新亮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海洋宣传意识格局正在形成。

  论坛还展示了我国在海洋文化教育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海洋科普、MR模拟蛟龙号设备、海洋文化创意等相关企业参加了展示。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