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下大力气,让盼了多年的里院原住民逃离了蜗居生活。最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但人去楼空的里院又带来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百年里院的发展一直不乏关注者。改造者和研究者都在期待着里院有朝一日重回大众视野,他们也在为现存的里院做着保护工作以及复兴里院的探讨。如今的里院不仅是青岛平民生态样本,更是紧扣城市发展主题的开放式命题,蕴藏着多个值得期许的答案。
理工大建档“量身高” 当大鲍岛里院陆续启动房屋征收时,保护工作也在同步开展。市城乡规划学会正联合青岛理工大学为里院建立基础数据库,以便为后续的改造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双方正在为里院建筑申报成为青岛市的第三批历史建筑努力,这将对里院起到保护和证明的作用。目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近150名大四学生正在对大鲍岛片区的里院进行建筑测绘,建立图纸档案。
近日,记者来到了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采访了徐飞鹏教授导师组。导师组四位导师全部都是青岛人,分别是教授徐飞鹏、副教授于红霞以及成帅博士和沈源博士,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里院情结。“广兴里的门洞、栏杆的细节都要在图纸上体现出来,还要特别注意建筑高差的变化。 ”于红霞在课堂上聆听学生们汇报实测成果,提出修改意见供大家参考。同学们通过卷尺、激光测距仪、多旋翼无人机等设备收集里院数据,通过多次现场测量和草图绘制,最终绘制成了一张张里院图纸。大到屋檐的长度,小到栏杆的尺寸,在图纸上都有清晰标注。为了让数据更精细准确,于红霞一直向学生们强调测量的原真性和细节的重要性,并多次带领学生到里院实地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里院未来有着多种可能 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活化是一重要课题。除了青年旅社、咖啡馆、博物馆外,里院还可以有多种活化模式。在测绘和调研的基础上,于红霞也在指导学生对里院进行保护和改造设计研究。 “如何让里院这种传统居住模式得以发扬,我们除了要关注里院的前世、今生,还要关注它的未来。 ”于红霞一直和学生在探讨“后里院”时代,他们选取四处里院作为样本,以期对将来里院改造带来新的启迪。
以即墨路上的几处里院为例,于红霞指导一组学生为它打造的 “梦想空间”是一处老年公寓,主要考虑到周边居住的老年人居多,很多老人甚至不愿意搬走,因此为里院注入了老年住宅的概念,同时还可以注入老年大学、诊所等新空间。另一组学生提出了“青年创业里院”的设想,结合里院最初的设计理念,以及后期里院原住民之间让人留恋的邻里情,巧妙地设计公共厨房、公共娱乐室等,为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年底前推出里院新蓝图 现存大部分里院位于市北区,初步统计共有169处。目前启动房屋征收的里院大多集中在即墨路街道。这一征收工作的推进需要大量的投入,甚至比原址建设房屋的成本还要高。早在今年5月,市北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市北区历史记忆片区管委会,围绕保护、利用两大主题对里院展开工作。在全市13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是里院最集中的区域,其中四方路以北、中山路以东、济宁路以西、胶宁高架以南属于市北片区。此外,宁波路、甘肃路一带也有里院。关于里院的保护工作,市北区将分为两步走,针对长时间空置的里院,如果达到危破房的程度,将实施抢救性保护,其余的会根据总体规划进行修复。为了保证专业性和针对性,管委会正在和专家一起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再结合每一处里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导则实现一房一策。
关于里院的利用,市北区历史记忆片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先后前往上海里弄、田子坊、新天地,北京南锣鼓巷,成都宽窄巷子等实地考察,将成功经验带回青岛。管委会还在同市建投、里院研究者、有意向的集团进行洽谈,力争在今年年底为里院的保护与利用形成推进方案。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里院的保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推出的方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论最终采取了哪一种模式都是为了保护利用里院。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专家观点
让里院建筑和今天发生联系 在研究者的眼中,“房子是用来住的”,改造里院、突出使用价值几乎成为了大家的共识。里院作为遗产建筑,如何同我们生活的今天建立联系?这是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遗产保护方向专业负责人慕启鹏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在他看来,里院的价值并不拘泥于青岛人才能了解的情怀,从遗产保护的角度看,每一处里院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年代价值等同样值得考量,这可以为后续里院的改造提供方向和判断。
良友书坊创办人臧杰曾以里院为主题做过五次展览,展览的名字以巴金的小说 《家》、《春》、《秋》、《憩园》、《火》来命名。今年臧杰又在东平路里院旧址办了一场《里院之光》展览,邀请原住民在时隔10年后再次回到里院。目前,臧杰正为平康五里筹划一次展览。在臧杰看来,里院的民生改造和历史保护是两个话题,但二者需要协调统一。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