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鸟瞰图中欧班列开通
“全国优秀物流园”、“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首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自2003年组建以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实现了“凤凰涅槃”。“国字号”不是从天而降,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下一步如何发挥功能优势,助力半岛地区的物流建设?对此,记者进行专门探访。
从无到有以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为主体的1.0阶段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在当时,铁路运输在硬件条件和服务水平上难以满足客户对企业仓储、货运速度、物流信息等物流运输的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中铁联集总公司在全国规划布局18个大型集装箱中心站,目标建成覆盖全国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胶北街道审时度势、超前谋划,依托胶州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第一时间请专家来胶进行实地踏勘,最终引进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项目。
立项后,胶北街道将其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专门成立了中铁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拆迁、调度、宣传、协调等六个小组,各工作组责任到人,最终于2010年8月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实现正式运营。
拥有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平台后,胶北街道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提出“打造国际物流之都”理念,2012年6月,中心站获得铁道部和国际货协跨境运输资质,同年12月,中心站正式开通经霍尔果斯至中亚、欧洲跨境国际班列,运输时限比从中国沿海经海运抵达缩短约30天,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也标志着胶州市作为跨境运输枢纽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
“从当时中心站发展来看,由于缺乏通关功能,长期以来仅仅是承担了货物分拨的角色,对胶州乃至周边区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有形象低效益、赔本赚吆喝’,层次格局不高。”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此胶北街道积极争取国检、海关支持,先后于2012年6月协调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立胶州办事处,增设了中心站的商检功能;2014年3月,协调青岛海关设立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海关监管场所,增设了中心站的通关功能。在此基础上,2014年7月与青岛港、中铁联集总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通胶(州)黄(岛)小运转班列,全面实现了前湾港与铁路中心站的海铁联运,打造了“前港后站、一体运作”运营模式。
从有到优以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为主体的2.0阶段 作为中铁联集总公司在全国布局的18个大型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如何在开通跨境运输资质、初步完善配套功能基础上,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现代物流发展上走在前列,胶北街道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海关总署计划在全国重要节点城市布局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互联互通。胶北街道抢抓这一重大机遇,在海关、国检、发改、商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2月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式获批,成为继西安之后的全国第二家、沿海首家。为推动货物高效便捷进出,胶北街道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海关围网、海关、国检查验平台、海关监管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海关围网面积1.22平方公里、查验平台8000平方米。新建无害化处理中心 ,对进口的木材、水果及木制品包装货物等实施喷淋、熏蒸作业,实现了口岸检验检疫功能,具备了进出口货物及过境货物的报关、查验、通关、转关等功能。目前,出口货物运至中心站完成海关手续后即视同到达船舷边,外贸企业整体通关和物流费用平均降低三分之一以上,进口、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分别缩短13小时和1.4小时,预检验后进口货物的平均通关时限缩短3~7天。
此外,胶北街道积极与青岛港、中铁联集总公司、济南铁路局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建立多式联运会议制度。联合中远海运、新海丰、中外运、陆桥、凯航、青岛远洋大亚等“多式联运经营人”,打造“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截至目前,已开通“胶黄小运转”省内循环班列,青岛号“中亚班列”、广东石龙“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中欧班列”、“仁川-胶州-凭祥”海铁联运等5条国际班列,胶州至新疆乌鲁木齐、陕西西安等7条省外班列,对内辐射省内外集疏青岛港货源,对外辐射日韩、中亚、欧洲、美国等国家的过境以及进口货源。2016年集装箱总作业量突破35万标箱,2017年至今,完成到发总运量34.8万标箱,同比增长26% ,预计全年可完成运量40万标箱,下一步,将在固化已有班列的基础上,筹备增开至柳州和漯河方向的两辆国内班列。
从优到精以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为主体的3.0阶段 现代物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园区平台的支撑。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不仅是一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运营效率的综合展示窗口,更是园区发展特色、未来发展设想、示范推广价值的综合实力标志。
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后,胶北街道坚持“高站位统筹、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发展思路,突出大项目支撑,围绕新业态、新经济发展,采取“2+5”的模式,大力推进园区建设。“2”指两大支撑:①中国铁路总公司胶州铁路物流园项目支撑。大项目建设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现代物流核心功能。为此,街道经过积极争取,成功引进中国铁路总公司胶州铁路物流园项目,规划总投资50亿元。截至6月底,一期占地1000亩的物流基础工程已竣工并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二期冷链物流项目也已完成规划论证,项目投资16亿元,旨在建设30万平方米冷库和3万平方米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②青岛胶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撑。作为国家5A 级物流企业,山东晟绮港储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根据胶州市场需求和区位条件优势,投资成立了胶州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青岛胶贸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着力建设外贸综合物流平台,通过整合公司内部的物流、外贸、金融3大供应链,发挥外贸业务 、专业人才、产业3大孵化功能,为胶州市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化、专业化的外贸服务,促进企业降低外贸成本,解决进出口业务融资难题。
“5”指规划建设5个功能中心: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抢抓青岛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的重大机遇,积极构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胶州园区”建设,通过B2B出口,兼顾B2C出口及跨境电商进口模式,大力发展出口型电商业态。目前,园区已开园运营,并引进易贝、亚马逊、速卖通等国内外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和物流物网、敦煌网集约发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由单一进口向双向进出口的业务转变,预计3年内可实现进出口流量5亿元以上,年服务企业2000家以上。②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拓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促进大宗商品在线购销、在线支付、在线物流配送和在线融资。这种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③全程冷链物流运输与配送中心 。冷链物流能够将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④物流人才集聚中心。借势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建设,继续加大对物流人才的招引力度,加大与高校院所的对接力度。目前,清华大学胶州智慧物流研究中心 、冷链物流研究中心均已落户胶州。⑤货代公司集聚中心。货代公司为多种运输方式提供清关、中转、转关等代理业务,不论对于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还是对于承运人和仓库经营人都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基于此,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货代公司和船公司,打造区域性货代公司和船公司总部基地,既节约了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了对企服务效率,又解决了胶州物流发展“有流量没效益”的问题,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的“双赢”。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尚青龙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