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45亿元新建改扩建11所校园;投入1200余万元构建起海洋教育特色发展体系;重构六大学区,聚焦“学区制”改革……近年来,市南区着力教育改革创新,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区域特色教育品牌、探索完善区域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特教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居全省首位;全市率先实现中小学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全省率先实现跨校多校“同步课堂”……
海洋教育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老师,我们的小球出来啦!”在市南区实验小学海洋实验课上,在黄海所研究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正在制作海藻酸钙微球。新学期,学校在3至6年级全面开设8个主题46堂海洋实验课程,在兴趣走班课程中开设了VR海洋全景制作课程,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海洋科学素养。为丰实学生的海洋实践基地,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学校将与少年科学院、中科院、国家海洋第一研究所、海洋大学等建立合作基地,成立学校“海洋学院”,不断深化海洋教育品牌建设。
近年来,市南区以承担市级“蓝色海洋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投入1200余万元用于区域海洋教育发展。目前,全区形成了由1所全国少年海洋学校暨青岛市海洋教育实验学校、12所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3所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和全区37所区海洋教育联盟学校组成的区域研究体系;形成了每校一名院士级科学家团队引领的市南区海洋教育专家库,全区海洋教育讲师团拥有高校、涉海科研机构专家100余人,构建了贯穿初、小、幼的阶梯式海洋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学区制管理实现区域共享共赢
“玉米‘穿越’到了《水浒传》里,纸张‘穿越’到了《芈月传》里……”在青岛大学实验中学,历史老师正在带领五年级小学生给古装剧“挑错”。该校联合学区内小学建设“菜单式”课程体系,围绕互联网+课程、德育实践课程、特色衔接课程、社团艺体课程、创新创客课程五大方向,增强学区内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协调力度,引领教师从“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
这是市南区重构六大学区、实施“学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和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市南六大学区立足“统筹招生培养、统筹教师资源、统筹课程建设、统筹教学研究、统筹教育资源、统筹家长资源”的主要任务,探索完善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各学校自主选择研究项目,在教育教学、课程实施、教研培训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依循“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的管理策略,优化办学特色,逐渐趋向学区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专家资源共享、联合教研、跨校结对、特色项目攻坚等,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了学区内教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95%的学校成为省、市规范化学校
机器人专用功能教室、“高大上”的风雨操场、有着三面教学墙的宽敞教室,在青岛大学实验中学(青岛五中),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近五年来,市南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5亿余元,完成了青岛大学实验中学、青岛宁夏路小学等7所学校、幼儿园的重建和扩建,另外还有4所校园在建。
为了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市南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多途径探索创新。目前全区初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每年2550元、2750元和1500元;市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2.2万元,居全省首位;95%的学校成为省、市规范化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小学无线网络100%校园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跨校多校“同步课堂”;信息化工作成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赞扬,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为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制服装;实现全区中小学校营养午餐全覆盖;新建和改建28所学校食堂(厨房)和1个配餐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100%中小学食堂达到市标准化食堂标准。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