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起电诈坑老人近千万元 如何让老人远离骗局

2017-11-22 06:4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11月21日,市消保委、市老龄办、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四部门共同主办“护航老年消费 营造和谐环境”老年消费维权研讨会暨老年消费品经营企业公开诚信承诺活动,与市公安局、市旅发委、市金融消协等有关部门及律师、企业、老年消费者代表一起分析探讨老年人消费安全,30家经营老年消费品的企业代表进行了现场公开诚信承诺并举行了签字仪式。

  青岛是一座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的城市,青岛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权益处处长卢成樑在研讨会上公开了一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末,青岛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0.6%;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09万,占比13%;80岁以上老年人口26万,占比3.3%。青岛市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青岛市工商局资料显示,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年消费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少、认知能力差、缺少亲情关怀、贪图小利小惠等弱点,进行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诱导过度消费,损害老年人健康,骗取老年人钱财,个别老年人甚至为此倾家荡产、危及生命。

  让老年人远离骗局,需要社会多元共治。青岛市工商局副局长表示,广大老年消费品经营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应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为老年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广大老年消费者也要坚持“学到老,活到老”,努力提高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不盲从,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而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家庭、子女应对老年人多关注和帮助。

  ■套路

  看清电信诈骗6大类型


  研讨会上,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康平通报了岛城针对老年人诈骗的发案情况。青岛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以承接电信网络诈骗类的接警受理技术反制和打击处理工作为主要职能,自2017年1月1日至11月中旬,共接收电信网络诈骗警情10138起,涉案金额7917.05万元;其中针对60岁以上老人实施的诈骗警情110起,占全市所有警情的1.09%,涉案金额971.70万元,占所有涉案金额的12.27%。

  经公安部门梳理,针对老年人实施的高发诈骗类型(种类)有6种。一是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二是“猜猜我是谁”等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

  三是引诱汇款诈骗。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

  四是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从而实施诈骗。

  五是冒充上级领导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再冒充领导向财务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通过打电话等手段以各种理由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六是网络购物诈骗。

  骗子抓住了老人哪些“弱点”,钻了哪些监管“空子”?

  各类“会议营销”“坑老保健”


  80岁的李先生在一张广告宣传单上看到,年满60岁可免费听健康讲座,而且还送东西——免费申领价值7680元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一台、价值2360元五行养生表一块、价值298元智能手杖一根,价值128元智能暖手宝一个。一看有这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李先生就报名参加了讲座。授课后,李先生就被说服掏了7680元买了两台空气净化器和3张过滤网。没几天,空气净化器出现质量问题,老人才回味过来自己是上当受骗了,销售公司根本没有开发票,甚至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跟谁联系都不知道。

  山东青大泽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柽表示,所谓的“健康讲座”,实际上跟“产品推介会”差不多,属于“会议营销”。青岛市消保委受理的老年人消费维权案中,“健康讲座”的套路最常见。这些在年轻人眼里轻易就能识破的骗局,为什么老年人会深陷其中、上当受害呢?

  “因为老年人有着鲜明的身心弱点。”刘柽分析,首先,老年人岁数大,身体机能下降,大病小病频发,他们渴望健康长寿,同时手中又掌握着一定的积蓄,却对新事物的了解相对落后,消费观念传统,分辨能力差,易被各类营销手段所迷惑,产生冲动消费。营销骗局抓住了这些弱点,用“花钱买健康”的理念对老人进行洗脑,让老人乖乖掏钱。

  其次,老年人大多习惯于节俭,也容易贪小便宜。老年消费者代表张克嘉直言,许多老人去听课前坚定地想“我是去领鸡蛋的,绝对不掏一分钱”,可一旦去听课,就会见到“专家”、“名医”,接受“义诊”、“体检”,甚至还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产品发布”的视频,“其实这些‘专家’、‘名医’都是演员,他们的任务就是洗脑。那些视频,实际上是将领导人工务视频与他们的产品发布视频剪辑的,糊弄老年人的。”张克嘉说,讲座常用两点打动老年人,一是“累了一辈子,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二是“留着钱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两点可以说是直击老年人的心理防线。

  有知乎用户这样总结了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营销骗局特点:“义诊”或“免费检查”是抓住了“互惠”心理,触发老年人的亏欠感,“不买不好意思”;“聚众”则是为了让这些老年人之间互相影响,通过集体活动、唱国歌等让人觉得,“身边的人都这么认同这个讲座,那我也就信了吧”;演讲者通常穿得非常正式、体面,有各种了不得的头衔,是为了营造权威感,让老年人信服。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支队长许泽春指出,“坑老保健”之所以很容易得逞,又常年治而不愈,有5大原因,一是老人健康长寿的渴望;二是老人情感精神的空虚;三是老人易贪图便宜;四是老人健康知识的缺乏;五是依法监管查处的困难。

  骗子研究法规,对抗执法取证

  说到执法监管查处难,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透露,相比于2013年以前,如今的营销骗子们显然用了更多的精力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了当前“产品合法、宣传脱离、价格奇高、维权困难”的执法困难局面。

  这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比方说“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类骗局,生产方、营销方熟知我国保健食品的相关法律,包括是“食”字号而不是“药”字号、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代替药物、仅仅具有27种保健功能等,所生产、销售的产品均符合规定,甚至证照齐全等。所以,过去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一查就能识破“是李逵还是李鬼”,现在到官网再查,就难寻破绽。

  在产品合法的基础上,营销骗局采用的“宣传脱离”手段,则让执法困局更加雪上加霜。“在对老年人宣传时,营销人员将这些产品摆出来,夸大疗效,赋予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最终以奇高的价格进行销售。可当我们执法时,营销方并不畏惧,因为提前做好了‘宣传脱离’的伪装,也就说,他们宣讲的东西与出示产品无关,导致取证困难。”执法人员表示,销售现场不开票据等加剧了取证难。

  如何让老年人远离骗局

  “与其在老年人上当受骗后维权,不如提前做好防范。”老年人消费者代表张克嘉呼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家庭、企业、政府部门应当共治。

  作为儿女,应该“常回家看看”,对老人多陪伴、多交流。回家后放下手机、电脑,真正跟老人有效沟通,帮助老人获取新知识,提前认清骗局和套路,让老人在情感上不空虚、不失落,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其次,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了解父母的想法和需求,定期带父母到正规医院做全面的体检,传达正确的健康知识,以免让“健康讲堂”忽悠。

  除了家庭,社会各界也应加强老年人消费安全。在金融方面,青岛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开展了以老年人为主要宣传对象的“进百家社区惠万千公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结合老年消费热点,为老年消费者提供“实用、好用、管用”的金融消费信息。在旅游方面,2017年4月,青岛市老年旅游协会成立,并出台了《青岛市老年旅游协会服务规范》,为老年人的旅游消费提供更多保障。

  消保委、市老龄办、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通过社区、商场、超市、老年大学等各种渠道,主动占据老年消费教育阵地,面向全市老年消费者发放公开信1万余份,揭露不法商家和江湖骗子常用的伎俩,提高了老年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消费知识,发放了《老年消费教育指导手册》近万册,帮助老年消费者认清各类侵权行为。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电诈 老人 消费维权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