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1月29日消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全面构建专科医联体,提高呼吸慢病的管理水平,11月29日,市立医院东院呼吸中心在青岛地区,正式启动了中国医师协会项目全国首家“数字化呼吸康复雾化中心工程”。
该中心依托市立医院医联体单位(二级以下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建设起覆盖全市的数字化呼吸康复雾化中心,将有效提升青岛呼吸康复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慢病管理模式。
慢阻肺防治,我国现状堪忧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慢性肺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三大致死病症。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庞大的吸烟人群、空气污染等问题的长期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据我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12.32%,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5.75%;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死亡率居各国之首。
另一方面,它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控制率均很低,这成为我国慢病防控的短板。今年国家“十三五”卫生发展纲要,将呼吸系统疾病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在慢病管理的主战场——基层医疗单位,慢性肺病首诊率低,肺功能检查设备、呼吸病药品缺乏,以及基层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欠缺等问题,严重限制着基层诊疗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数字化,助推青岛慢性管理
“慢性肺病患者广泛分布在基层地区,只有加强慢性肺病的基层诊疗能力,我国慢性肺病的严峻形式,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表示。
市立医院积极参与中国医师协会项目,启动了全国首家“数字化呼吸康复雾化中心项目”,将面向全市二级以下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慢性肺病监管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患者肺功能、呼吸症状评分、用药记录等数据的同步分享,提升基层医疗单位慢病管理水平,并可通过信息平台开展慢性肺病患者疾病宣传及教育,提高公众疾病认知。
此外,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建立起分级诊疗、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跟踪、收集数据,对成本效应进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提供实证依据。
康复训练,助推绿色医疗发展
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绿色医疗”也是我国新时期的医疗发展目标。中心的“康复训练”,就是在少用药物的情况下,实现器官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绿色医疗的重要措施。
中心主任、市立医院东院呼吸内二科主任韩伟介绍说,“康复治疗,不仅仅是肢体康复,更包括器官康复、营养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性康复等等。慢性肺病患者通过呼吸训练、上下肢肌力锻炼、呼吸指导和雾化治疗等非药干预,也能达到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真正实现健康呼吸。”
雾化治疗,助推疾病早期干预
慢性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经历反复病情恶化,如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病情严重恶化、甚至功能衰竭。“雾化治疗,就是通过局部给药直达病变器官,起效快、副作用小,可以作为疾病加重早期的干预策略。但是,以往门诊无法开展此业务。现在,我们通过在病房大厅开辟有效区域,为患者提供便利的早期干预场所。未来,将利用医联体单位,搭建更多雾化康复中心,将局部治疗理念传播出去,提高治疗的精准性。”韩伟介绍说。
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慢病管理,并不是与基层医疗单位抢病人,而是要将科学、规范的慢病管理理念,传递给基层医疗单位,真正实现慢性肺病分级诊疗。未来,我们将进行临床诊治规范化培训,包括肺功能筛查及检测,远程会诊、教学培训、病例讨论等活动,提高基层对慢性肺病工作的认识程度、诊断能力,让基层医生,更多地了解慢性肺病,更加主动地发现疾病,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连续、高效的医疗照护。
“与市立医院联合成立雾化中心之后,如果病人病情不是太严重,就可以在我们基层医院,在家门口进行雾化和早期治疗,不需要再跑大医院。这既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花费,在登陆客户端之后,还能便捷的看到自己肺功能的既往肺功能的情况、检查数据。” 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卫生院医务科主任张佩海说。
仪式结束后,50名慢性肺病患者进行了慢阻肺健康教育讲座,并向各基层医院医生和病人演示了呼吸康复的应用和戒烟咨询。
通讯员 伊丽明 记者 孙贴静
[编辑: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