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150万市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2017-12-08 08: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客户端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12月7日,2017市“三民”活动部门晒成绩单进入第四天,当日共有青岛市卫生计生委、青岛市金融办、青岛市法制办、青岛市司法局、青岛市仲裁办、青岛市地震办等6个部门上线晒今年的工作总结。从其中不难发现,一系列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得到回应,包括岛城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列全省第一;药品采购“两票制”为百姓节省药费支出20.3亿元;公共法律服务室已建成1344个,配备法律顾问的社区(村)达2960个;本市已连续3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连续第二年本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3家……

  ■青岛市卫生计生委:

  今年本市处置各类传染病90.5万例

  12月7日2017市“三民”活动公布,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以保障和改善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稳妥落实生育政策,市民主要健康指标和人口均衡发展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健康青岛建设方面,本市进一步完善疾控体系建设。启动新一轮疾控体系建设,将疾控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纳入区域“十三五规划”。落实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政策,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一次性增编685名。投资8.9个亿,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6个区市实施了疾控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有效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实施联防联控,处置各类传染病90.5万例,安全接种各类疫苗271.5万剂次,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筑牢守护人民健康第一道防线。

  大力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计划,把工作重心由治病向防病转变,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儿童口腔疾病预防项目和低保老年人义齿修复项目分别惠及7万余名小学生和500余名低保老人。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4元,服务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162万人次,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列全省第一。

  还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打造“一心四城一园一带”健康产业布局,崂山湾国际健康城成为国家首批示范基地。

  为群众节省药费支出20.3亿元

  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真正让群众得实惠。全市57所公立医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检验检查价格,巩固联合控费机制,群众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下降明显。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委属医院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了适合青岛医院实际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医疗质量与安全JCI国际认证,促进全市医院管理向国际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迈进,市立医院、市妇儿医院、黄岛区中心医院3家医院正式启动认证工作。同时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建立药品集中采购、联合议价机制,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流通体制,减少流通环节,为群众节省药费支出20.3亿元。医联体建设今年也得以加快推进。19家三级医院全部建成医联体,区市医院建成11个医共体,覆盖382家医疗机构,派出2913名市级专家下沉基层服务群众5.86万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小病在基层、康复回社区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群众打造便利医疗。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106家中心村卫生室,21家基层卫生机构成为国家级示范单位、群众满意单位。强化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推行乡村医生合同制管理和定向培养,创新建立乡村医生“区市管镇聘村用”管理模式,多渠道培养引进6364名乡村医生、846名全科医生,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0万市民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市民免费享受了7种慢性病基本药物和8个种类的签约服务包,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还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实现病有良医。加强重点学科和优青人才项目管理,评审出新一轮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优秀人才,包括A类重点学科6个、B类重点学科68个、学科带头人64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103人。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深化“三优工程”,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个全球知名医学中心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引进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同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华大基因等34家高端医疗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引进2名院士、133名高层次医学人才、832名医学博士硕士,43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百强榜,推进了医疗服务提质升级。

  重点卫生工程投资73.54亿元

  市卫计委还致力于优化就医环境,着力改善就医感受。全市重点卫生工程投资达到73.54亿元,新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加快推进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青大附院东区综合病房楼、眼科医院红岛院区等市级在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优先支持社会办医,社会办医疗机构达到2983家。全市医疗机构提供门急诊服务5800万人次、住院服务122万人次,努力保障群众健康。

  硬件条件达标的情况下,软实力同样不含糊。为此本市规范医疗服务,筑牢医疗安全底线。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隐患排查整改和制度建设落实双管齐下,保障了医疗质量安全;坚持补短板,加强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数量,提升了全市儿童医疗救治水平。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强化院前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16个院前急救站,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出动急救车辆7.05万车次,抢救重急症患者6.7万人次,全力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完成金砖国家协调人会议、亚洲媒体峰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标准化论坛、青岛马拉松等各种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56次,参加现场保障1100余人次,救治各类伤病员428人。开展大型医院巡查活动,健全大型医院巡查长效机制,年内完成了4家委属医院巡查工作和3家医院巡查“回头看”活动,促进行业作风持续改进,树立风清气正行业形象。弘扬良好医德医风,开展了13场“最美天使”巡回演讲,弘扬“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还有未来科技能给医疗带来哪些影响呢?市民应该已经开始享受到。本市今年积极推行便民服务,加快推进智慧医疗。深化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37家医疗机构实行提前、延时和错峰门诊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广泛开展健康义诊, 3.5万人次群众享受了减免费用服务。推进智慧健康•信息惠民工程,全市大型医院实现了诊疗“一卡通”,为400多万市民提供了医院间无障碍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制定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了14项建设任务和7大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智慧健康•信息惠民工程,全市大型医院均实现了诊疗“一卡通”,为400多万市民提供了医院见无障碍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下降23.2%、37.8%

  振兴中医药事业,创新医养结合模式,一直是本市卫生工作的亮点之所在。今年本市突出特色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柔性引进8个国医大师团队,建立54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和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门诊,举办“国医名师大讲堂暨首届青岛市国医大师论坛”。启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青岛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即将启用。组建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建成107个国医馆、152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还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西海岸、李沧率先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创新医养结合模式,积极完善医、养、康、护一体化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建立700多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服务老年人20万人次,成为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市、山东省示范市。

  本市还对人口形势、出生预报进行分析和监测预警,引导育龄群众科学合理安排生育。今年预计户籍人口出生超过12万人,住院分娩14万人。健全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优化办事流程,办理生育登记116358例,合法生育率达99%。为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本市积极应对生育高峰压力,完善市和区市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孕产妇、婴儿死亡率较上年度同比下降23.2%、37.8%。积极推进孕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和农村产妇两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产筛高风险孕妇免费基因检测和诊断服务项目列入市政府市办实事,已有140余万人次受益。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妥善解决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等遗留问题。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查处6例“两非”案件,性别比控制在107.88。流动人口也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为外来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19万人次;推行留守儿童健康关爱行动,惠及农村留守儿童500多人次。

  ■青岛市司法局:

  全市2960个社区(村)配法律顾问

  为使市民能就近、便利的获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今年青岛市司法局积极实行多项举措,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化。

  其中积极推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大力推进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目前,市、区市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室已建成1344个,基本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捷性、效能性明显改善,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形成。

  还大力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功臣个,目前,全市1344个社区全部配备社区(村)法律顾问。同时,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市,在其社区下辖的自然村也配备了法律顾问,全市已配备法律顾问的社区(村)达2960个。青岛各区市社区法律顾问的经费补助均高于3千元/年,其中,崂山区社区法律顾问经费为每年1万元、李沧区为3千元到1万元。

  青岛市“12348”法律咨询专线设立于1999年4月,专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17年,青岛市司法局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线通”建设需求,升级改造了“12348”专线平台,接话坐席由原来的4个增加至7个,并与法宝网合作,开通夜间接听,开启了专线全天候接听模式,实现专线服务的一大跨越,真正实现了全年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专线平台实现24小时接听以来,接话量显著增加。还开通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网,主要包含司法动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便民查询、在线法律咨询、办事指南、法治宣传、司法地图等内容。 市民可以在网站上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和在线法律咨询。市司法局还开通了“青岛法律援助”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作为发布法援信息、进行普法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展示中心形象的窗口。

  ■青岛市仲裁办:

  互联网仲裁院实现线上办案零突破

  2017年,市仲裁半调处各类纠纷2662起,标的额62.14亿元,进入程序案件比去年同期增长70%,标的额增长54.2 %,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7.9%,一个月内结案率达到65.9%,调解率达到70%,案件平均结案天数为29天。今年受理的案件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青岛地区以外的比例已接近五成,受理的涉外案件数量在省内17家仲裁机构中连年稳居首位。连续两年没有被法院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仲裁裁决。

  知识产权仲裁院、互联网仲裁院、海事海商仲裁院、金融仲裁院先后建立,专业的纠纷化解队伍、专门的仲裁程序,围绕市场主体需求,青岛仲裁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仲裁服务。与法院等部门联建立民事调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全年共调解化解纠纷1232起,涉案标的额1.6亿元。由行业和区域调解仲裁中心工作人员、专职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组成的调解队伍,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获得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还加强了立案分析研究,尝试进行立案前调解,协助仲裁庭将庭前调解、当庭调解、庭下调解相结合,努力促成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让当事人纠纷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获得圆满解决。加强案件预警调度,实施“逢裁必审”,确保实体认定、裁决理由合法、有据,裁决书的制作更加规范和统一,案件质量和效率得以保障。

  为推动仲裁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市仲裁办广聚民智,举办研讨会、论坛,从不同的视角、路径,探讨网络仲裁的实现和未来趋势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合规发展之道。针对金融纠纷特点,制定了《金融仲裁规则》,建立了绿色通道,开展金融行业仲裁建议工作。共办理金融案件735件,标的额3.9亿元,结案率为97%,一个月结案的占金融案件总数54%,调解结案占45%。积极开展互联网+仲裁,就线上仲裁中的送达、电子证据传输存取及线上仲裁程序等进行研发。根据网络仲裁特点,制定和实施了《互联网仲裁规则》,就“送达难”问题研究制定了合同“送达条款”示范文本,在互联网企业中推广运用。互联网仲裁院共受理各种网络交易纠纷32起,实现了线上办案零突破。

  ■青岛市法制办:

  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为企业市民减负

  9月份,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本市在全部评估的100个城市中位居第一。为此,市政府法制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今年,市法制办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营造透明、高效、有序的法治环境。审查修改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市政府规章草案13件。完成《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委托起草任务,将国家、省、市赋予新区的权限和优惠政策通过立法加以固化和明确。做好《青岛市湿地保护条例》的审查修改工作,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满足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审查修改《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修正案》,将房屋征收临时过渡补助费标准提高一倍,有力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工作,在责任区制度、临街容貌、摊点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促进美丽青岛建设,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做好“立”的同时,市法制办注重抓好“改”和“废”,淘汰制度“落后产能”。对200余件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章进行集中清理,提出修改、废止、保留意见。指导区市和部门开展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废止、修改1000余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12件地方性法规修正案,全面取消地方自行设定的审批事项。

  行政决策是政府履行各种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市民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市法制办审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0余件,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市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议题180余件,市委、市政府文件90余件。做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等事关民生决策事项的审查工作,使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今年,市法制办重点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和执法监督体制改革。组织召开区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实施方案报批工作,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着力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减轻企业和市民负担。推动平度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实现“一枚章管审批”,企业和市民“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支持胶州市开展三项制度试点,在全市全面推行三项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全程留痕。

  市法制办还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体制机制改革,今年以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47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382件。

  ■青岛市地震局:

  全国唯一的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明年完工

  年初,市地震局研究明确实施“标准化+地震、信息化+地震”两大发展战略,强化“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树立“安全、融合、创新、改革”四大发展理念,提高“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科技创新、科普宣传”五种能力。为此,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地震局‘标准化+地震’建设实施意见》、《青岛市地震局关于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地震业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同时与中国铁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以及青岛市测绘设计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标准依据和制度遵循。

  为加强新旧动能转换,市地震局高标准建设“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及青岛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计划总投资7309万元,总建筑面积9205平方米,预计明年初完工。开展地震监测预警及地震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工程相关工作,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统一部署,本市预警项目建设已完成了调研论证、审查立项、勘测选址、可行性报告编写,市政府已批复4600余万元用于该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全面推进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

  ■青岛市金融办:

  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3家

  9月11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2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青岛第4次上榜,在92个入围城市中位居第47位,已连续3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名。而在其下设的“新兴全球金融中心竞争者”单项榜单中,青岛成为唯一入选城市;在“全球金融中心声誉优势”单项榜单中,青岛荣膺全球第1名;在“有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15个金融中心”单项榜单中,青岛居全球第2位,较上一期排名上升3个位次。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包括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成功举办,国内首部财富管理发展指数在青岛发布等,都在彰显青岛金融产业实力。

  在截至10月末,各银行机构共走访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市重点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民营企业、外贸企业等重点企业3638家次,摸排融资需求881亿元,达成融资协议635.3亿元,带动全市前10个月新增贷款达到1366.1亿元,居全省首位,为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创造了良好融资环境。

  资本发展方面,连续第二年本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21家,总数达到115家;新增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51家,总数达到806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实现新增融资130.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

  全市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98只,融资1511.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3倍;其中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18只,融资74.1亿元;银行发行债券125只,融资806亿元;政府发行债券55只,融资631.7亿元。青岛农商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2017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10亿元,是山东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首家农商行,也是国内农商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规模最大一单。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特锐德应收账款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9.83亿元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是深交所首单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也是山东省首单非金融机构绿色债券。

  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发展规范有序,行业布局持续优化,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全市49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贷款余额77.7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94.7%,累计发放贷款突破617亿元;42家融资担保公司实现在保余额129.8亿元,其中融资担保余额68.1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担保余额占86.7%;取得业务许可的32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实现投资余额22.1亿元,其中82%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小微企业。首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青岛蓝海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正式营业。

  此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银行不良贷款实现年内第二次“双降”。不良贷款余额降至334.0亿元,不良率降至2.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0%)0.27个百分点。

   [编辑: 焦琳]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