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舞蹈诗剧《谁不说俺家乡好》在山东会堂上演

2017-12-31 11:29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2月28日晚,由青年舞蹈编导刘忠担任执行导演的大型舞蹈诗剧《谁不说俺家乡好》在山东会堂上演,宏大炫目的舞台呈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大批观众前往观看。作为“80后”年轻舞蹈编导,刘忠的作品充满大情怀、大格局,舞台呈现和表达方式又不失突破与创新。

  



  刘忠,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青年教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舞蹈《沂蒙那座—— —桥》、舞蹈诗《沂蒙》、舞剧《归途》、现代舞《觅》《佐佑》等,担任大型歌舞诗剧《谁不说俺家乡好》执行导演等。作品三次获得泰山文艺奖一等奖,获第七届央视CCTV电视舞蹈赛优秀作品奖、第七届中国荷花奖现当代舞组优秀作品奖等。

  本报记者师文静

  16岁才入门舞蹈

  刘忠16岁之前的生活环境基本是与舞蹈绝缘的,他说能走上舞蹈之路,是一种“被选择”。从小喜欢音乐的刘忠,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菏泽师范学校学艺术,学校丰富多彩的艺术课打开了他的视野。

  在舞蹈课上,刘忠被老师相中,觉得他条件很好,建议其专心学习跳舞。在学校求学的两年里,刘忠开始了一段极其痛苦的基本软功训练。“16岁开始练软功,第一次下大劈叉,老师就站在我腿上压了十多分钟,我站起来后好长时间眼前都是黑的。我学习舞蹈是被老师选择的,自己也经历了痛苦和迷惘。”刘忠还忍受着外界对其怀疑的眼光,“周围人都觉得学跳舞能出头吗?能当饭吃吗?直到后来我考上山艺,才坚定了学舞蹈的信念。”随着了解的深入,刘忠真正喜欢上了跳舞,喜欢上了这种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讲故事的艺术形式。

  山艺毕业后,刘忠又考到北京舞蹈学院,然后回山艺任教。在完成民族舞、现代舞等各门类舞蹈的深度学习后,主攻舞蹈编导专业,实现了从一个舞蹈“门外汉”到舞者、舞蹈编导、大学教师的身份转变。这个过程中,刘忠始终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就是多读书、多读经典,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再者就是多吃苦、能吃苦。大学期间,刘忠的阅读量大到让图书管理员吃惊,他读过的书是全班同学借阅量的几倍。

  选择有情怀的故事

  每年高校舞蹈编导毕业生很多,但能创作出独立作品、走进观众视野的却极少。

  刘忠担任山艺教师后创作的第一个作品是双人舞《佐佑》,表现了男女间的婚姻束缚,两位舞者套在一件弹力巨大的衣服里完成整个表演。能创作出这个颇具深度和意蕴的舞蹈,刘忠说灵感来源于钱钟书的著名小说《围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作品并没有故事情节,只有肢体对情感的表达:爱情走进婚姻后,虽有束缚但真情实感仍然存在,且这种真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独特新颖的表达加上立意的深刻,这部作品获得2009年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刘忠编导的现代舞作品《觅》也是一部难得的汇集舞台视觉、舞蹈技法与主题深度的作品,《觅》的舞台呈现空灵玄妙,意境幽深,发着耀眼的光芒,受邀到国外演出也很成功。刘忠说,现代舞是现代艺术的语言,是全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但编导赋予它怎样的情感和意蕴,这里面很考验功底。

  刘忠的作品题材丰富,追求多样探索,除了创作出优秀的现代舞作品,其作品还表现出了对历史重大题材以及当下现实题材的关照。他被沂蒙山区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多次前往沂蒙采风,寻找素材和灵感,创作出舞蹈作品《沂蒙那座—— —桥》、舞蹈诗《沂蒙》。但刘忠的主旋律题材作品的舞台呈现又不刻板、陈旧,他追求舞台表现的突破与创新。《沂蒙那座—— —桥》截取“沂蒙六姐妹”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河中为解放军架起“火线桥”的片段,用舞蹈语言来呈现,演员的表演受限于用来架桥的门板,门板成为舞台的闪光元素,增强了视觉效果,也使演员们的表演浑然一体。

  为了让年轻观众也看得懂、喜欢看主旋律题材,舞台上时空穿梭,展开了当下年轻人与“沂蒙六姐妹”的跨时空对话。《沂蒙》同样在探索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新化和年轻化表达,吸引大学生群体的观看。

  谈及主旋律题材创作,刘忠说,无论选择何种题材,最重要的是它能否启发自己,情感上能否碰撞自己,让自己产生创作的激情,渴望用舞蹈的现代手法去表达它。“我们山东的革命历史题材故事中的精神光芒,非常值得去发扬,当下的年轻人应该知道我们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应该去了解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生活的革命人物,去感受他们的精神。”刘忠说,他非常愿意去创作主旋律题材,做有情怀的作品。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舞蹈拙于叙述,善于抒情。刘忠编导的难度较大的舞剧《归途》却扭转了这个观点。《归途》取材自台湾老兵高秉涵的故事。在菏泽出生,13岁前往台湾的高秉涵,近30年来携带逾百位台湾老兵的骨灰回到故里,感动无数人。刘忠说,高秉涵的“活着已做游子,死后拒做游魂”的肺腑之言让他深受感动,从而在《归途》中集中呈现了春生(高秉涵小名)的母子深情、家国乡愁。《归途》的舞台表达融合了话剧、影像等元素,以丰富情感的表达,且将2000斤“黄土”铺在舞台上,离乡的游子捧起家乡的黄土,那一刻情感喷薄而出。该剧今年9月在山东剧院演出时,高秉涵老人特意从台湾赶来观看,且上台朗诵了自己的诗作,现场观众无不洒泪。

  汲取生活中的养分

  无论是现代舞作品《佐佑》《觅》、古典舞《界线》,还是红色题材《沂蒙那座—— —桥》《沂蒙》,以及现实题材舞剧《归途》,刘忠的作品不止在舞蹈技术探索上有很大突破,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舞蹈表达的个人风格。在多年的舞蹈编导工作中,刘忠也在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他说,一个专业的编导,首先要具备专业舞蹈演员的素质,再者要既能做编剧又能做导演,要有独特的艺术表达与审美,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人文修养,有大情怀、大情操,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决定了编导的选题深度和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刘忠说,都来源于生活,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没有认真地向生活学习,就没有办法创作出打动观众的作品。“艺术作品要具备魅力,必须不能脱离生活。艺术创作要不停地汲取生活中的养分,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停地从生活中去寻找。”

  作为一名“80后”,刘忠的舞蹈作品有审美、有突破、有格局也有情怀,而这背后离不开他的不断吃苦和不懈的追求。刘忠说,他经常给自己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入世之行,出世之心;一生一次,一次一生。”“对待所有的事情,一次当做一生,当一生去做一件事时,必须具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

  转自:大众网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