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加强产业融合互动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2018-02-17 18:05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三、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仅在“种植业”上下功夫,还要特别关注农业产前、产后问题。农业的产前、产后问题基本上属于服务业范畴。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这些年农业发展实践表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培育为农服务主体,整合为农服务资源,创新为农服务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这些成就,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提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等意见,这些意见对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和为农服务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在整合、集成以往工作基础上,从服务主体、服务资源、服务机制等方面,统筹谋划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服务的规模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对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1.培育为农服务主体

  一是改革政府农业服务机构体制,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完善其公益性服务职能。改革政府服务机构体制、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关键是要加强县乡两级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健全县乡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疫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当前重点要推广现代农技咨询平台、农业科技入户包村联户制、农技推广责任制和村级综合服务站等比较成熟的服务模式。通过对公共服务机构的改革和服务机制的创新,使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与其履行的依托职能相匹配,通过承担公益性的农业产业化服务项目,满足农民的服务需求,促进农业效率的提高。

  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各级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采取恰当、有效的扶持政策,如在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可设立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项资金;对于实力较弱的合作组织,应在收税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农村信贷担保基金,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协会组织创办为“三农”服务的担保公司;引导种养大户建立信用联合体, 完善信用加互保的信贷模式, 解决种养大户资金需要。

  三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地方政府应该把龙头企业产品的定位放在依托地区资源优势、生产高端产品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上来,重点扶持一到两个能够带动整个地区发展、农民致富的优质企业。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企业与农户责、权、利相一致的共同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统一供应良种、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农产品等服务,共同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

  2.整合为农服务资源

  伴随着农业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服务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积累,这是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但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其中相当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加强农村服务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服务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是我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是加强政府涉农机构力量整合与部门间协作,提高凝聚资源的能力。建议在地方政府设立农业服务改革领导小组,把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一把手工程”。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业服务体系改革相关工作,落实试点改革的相关方针、政策和重大项目,统一协调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在组织上保证综合改革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作,积极探索和完善部门间协作的机制,整合各类农业服务资源,形成农业服务业发展合力。

  二是积极打造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促进资源集聚和共享的有效方式。农村服务业公益性较强,而服务对象的特点是量大、面广,通过构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如人才服务网络平台、科技资讯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装备服务平台等,可以有效地集成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各级政府部门无疑应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努力推动城市资本与服务下乡,促进资源合理流动。长期以来,农民亟需的公共服务、科技、信息、中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都集中在城市,与农村联系松散,资源大量闲置。应把城市部门的服务职能向农村延伸,不单要为城市服务,更要为农村服务,推进城乡服务一体化。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带动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跟进,可以较快地弥补农村服务资源短缺的老大难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3.创新为农服务机制

  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类服务要素、各子系统能否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发挥体系的整体功效,关键是能否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促使各类要素有效组合和合理搭配,促使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因此,应把加强机制创新作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切入点,通过机制创新,提高各类主体参与和开展各种为农服务的积极性,促进服务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在加大农业服务体系投入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尤其是创新财政投入的方式和机制,提高投入的效益和效率。如通过建立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补贴制度,设立专门的技术采用风险资金等形式,增强农村合作组织采用新技术和提供服务的能力;通过探索政府购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引导科研院校、企业等向农户、合作组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是创新参与机制。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参与,必须通过机制创新,为各类服务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重点是探索科研、教育和推广服务相结合的机制,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立农业推广教授制度、创建试验示范基地等方式,探索科研-推广服务、教学-推广服务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探索村企共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服务形式,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农户和合作组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探索农民主动参与的有效机制,鼓励在农民、科研人员、推广服务组织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相互学习,以提高农民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夏杰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颖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 刘晓明]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