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一二月间,人类总要迎来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周期性大迁徙——春运。人们从工作了一年的地方回到家乡,或是追随着太阳直射点循环的周期,寻找舒适的过冬地。然后,又如幼年离巢,回到出发的地方。
参与迁徙的人们,常常感慨路途之遥远,旅程之艰辛,买票之艰难,耗费之高昂……
无论是回家还是再出发,人类都颇为辛苦。君不见,海口公路堵成狗,机票万金价难求。
但这样的迁徙,并非只有人类才有。对野生动物而言,轰轰烈烈的迁徙已然成为常态,而迁徙的原因,和人类颇有相似之处。
北极燕鸥:往返于两极,追随夏天
如果选择去海南避开冬天,需要花费半年时间飞在路上,你还会这样选择吗?如果老家在北极,自己又在南极学习工作,飞行一个来回,路上的时间要一年呢?然而北极燕鸥就不厌其烦地,每年一个来回地,往返于南极北极之间。
很多鸟类都有迁徙的习惯,春夏在北方繁殖,秋天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如果把这个“北方”和“南方”分别向地球两端延伸到最南最北,那就是北极燕鸥(Sterna paradisaea)每年迁徙的往返端点。由于在飞行路途中要借助风势风力,其最终的路线距离要远远长于南、北极之间的直线距离。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北极燕鸥的迁徙距离平均为70,900公里,最长的有81,600公里。这是目前已知动物中距离最长的迁徙旅程。
火红的嘴儿和小脚,剪刀似的尾巴,整洁尖锐的翅膀,黑色的小“帽子”,滴溜儿圆的小眼珠,这就是美丽的北极燕鸥。仅凭这样一副小小的身躯,年年往返于地球两极。
北极燕鸥在北半球的夏天生育繁衍,在南半球的夏天休养生息。为了躲避寒冷漫长的冬季,它不惜在30多年的寿命里年年往返于两极。北极燕鸥见证了南北半球的夏日,是这个星球上享受最多阳光的生灵。
北极燕鸥的繁殖地和迁徙路线图,在30多岁的一生中,北极燕鸥迁徙过的路程足以往返月球3趟。
角马:追随水源,迁徙不息
说起迁徙,人们很容易就想到非洲草原上的动物,每年长距离的奔跑,冲破各种艰难险阻,逃过虎视眈眈的捕食者。在这支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里,角马无疑是中坚力量。
角马们前赴后继,纷纷跳下悬崖。角马,也叫牛羚,属于牛科(Bovidae)的角马属,它包括斑纹角马和白尾角马两个种。这种动物头粗大而且肩宽,肌肉强壮,四肢纤细。
角马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东南部,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有角马。它们能忍受贫瘠的环境,但必须每天或隔天大量饮水,因此在它们活动区域15-25公里范围内必须有水源。这也是角马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最大的角马种群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数量超过100万头。
角马每年的迁徙时间都有所不同,其实就是跟着降雨走。为了追逐湿润气候带来的丰沛水草,它们不惜每年长途跋涉2800多公里,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顺时针运动。
非洲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成千上万的角马都面临一次惊心动魄的旅行。
当南方草原的雨季结束时,上百万头角马从塞伦盖蒂北上,来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一同迁徙的还有其他食草动物,它们按照消化特性自觉的分批开拔,喜食高层新草的斑马打头阵,爱吃中层嫩草的角马紧随其后,偏好底层短草的瞪羚殿后。当然,正如春运时各地求学者和打工者的重重叠合,这支食草大军的排列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角马和斑马也常常携手同行。
角马在迁徙中集结成群,它们会将年幼的个体保护在群内,夜晚休息时也会轮流放哨。尽管如此,每年这一路奔腾,也养活了路上埋伏和尾随的肉食动物们,草原上随时上演各种惊心动魄的狂野杀戮。
角马在迁徙过程中,往往要面临狮群和鳄鱼的重重攻击。一只正在游泳渡过马拉河的角马,被河中的鳄鱼攻击。草原上一只年轻的角马也已经成为狮子的大餐。
角马交配的季节通常是在5月到7月,有孕在身的角马妈妈即使跑长途也没有什么孕妇专座,照样千里奔袭。第二年1月到3月,当雨季再次来临时,回到塞伦盖蒂的雌角马会在几周内产下上万头小角马,带着宝宝踏上新一年的征程。
王鲑:周游四方,叶落归根
王鲑(Oncorhynchus tshawytscha),又叫奇努克鲑、大鳞大马哈鱼,是太平洋鲑属中最大的种。与同属的其他太平洋鲑鱼一样,王鲑是溯河产卵,并且一生只繁殖这一次。它们一定会洄游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繁育后代,因此,诞生在北美育空河源头的鱼群便创造了最长的淡水迁徙路线,从白令海的河口到育空河的白马市附近,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
王鲑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到阿拉斯加的水域,和亚洲从日本北部到远东西伯利亚的帕尔亚瓦米河(Palyavaam)流域。
当繁殖季节到来之时,王鲑从海里逆流而上,在洄游的几十天里它们几乎不吃东西,靠体内脂肪储存的能量一路激流勇进,回到它出生的地方。回到育空河源头后,王鲑就要开始操办终身大事了。雌鱼在河底的沙砾中挖出若干浅坑产下鱼卵,雄鱼则喷出精液使其受精。产卵后,雌鱼会用沙子把受精卵遮盖起来,并守护4-25天后死去;而雄鱼会寻找更多的交配对象,直到精尽鱼亡……
春节回家有相亲任务的人儿,你们颤抖了吗?
洄游的雄性王鲑。王鲑的背部和头顶是蓝绿或紫色,身体银白,其尾部和身体上半部有黑斑,在洄游阶段身上会逐渐透出红色。
王鲑的鱼苗和幼鱼通常会在淡水中待到一岁多,然后顺流而下到达河口,在这里它们再生活几个月长到两岁大,之后就游入海洋,自由地游弋1-8年(平均是3-4年),直到有一天听到故乡的召唤,便开启了叶落归根的旅程。对乡土的眷恋,不也正是坚持挤在春运路上人们的最大动力吗?
黑脉金斑蝶:几代接力一个回家的信念
当然,每年总会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回不了家。别伤心,在外奔波一生无法踏上故土的,也有人在。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这种蛱蝶科(Nymphalidae)的蝴蝶又被称为帝王蝴蝶。之所以在北美的蝴蝶中名声响亮,它可绝不只是因为名字拉风,其壮丽的迁徙历程功不可没。
黑脉金斑蝶是唯一一种像鸟类一样按照规律的周期每年南下北上的昆虫。只是,对鸟儿来说,这样的迁徙是可以反复吟唱的歌曲,但黑脉金斑蝶用尽一生也只能完成歌曲的片段。一次完整的迁徙要历经三代到四代,它们在旅途中繁衍、死去,最终只能指望子孙后代完成使命。
上为黑脉金斑蝶雄蝶,下为雌蝶,这种蝴蝶的翼展约10厘米,重量约0.5克,却能在2个月的时间里长途跋涉4000多公里。
故事从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开始,每年2-3月间,位于墨西哥米却肯州和美国加州中南部海岸的黑脉金斑蝶越冬种群开始交配产卵。它们的求偶相当简单,而且不怎么依靠化学信息激素。雄性在空中对雌性展开追逐,顺利推倒后双双降落到地面,缠绵30-60分钟,随后雌性在马利筋属植物(Asclepias)上产下卵。
4天后,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孵化,它们穿着黄、白、黑相间的条纹装,身体两端各有一对黑色细丝,以马利筋属植物的叶子为食。两周后,幼虫开始化蛹。再过两周,黑脉金斑蝶的成虫从蛹里钻出来,在阳光下把翅膀晾干,抖擞精神,这就开始往北飞了。
黑脉金斑蝶的幼虫以马利筋属植物的叶子为食,两周后开始化蛹成蝶的过程。
黑脉金斑蝶要从温暖的南方飞到美国北部和加拿大。这段路程的长度太过漫长,以至于大部分黑脉金斑蝶2-8周的寿命不足以完成。于是,在迁徙的路上,蝴蝶诞下后代,让儿女们继续北上。
到达北方根据地的黑脉金斑蝶往往已经是从南方越冬地飞出蝴蝶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夏末孵出的最后一代进入非繁殖阶段,叫做滞育,它们可以活7个月或更久。每年8月直到霜冻之前蝴蝶陆续向南方迁徙,处于滞育阶段的蝴蝶浩浩荡荡地南下,分毫不差地回到祖辈们曾经驻扎的越冬地。
数百万只帝王蝶回到祖传的冬季栖息地——面积正在减小的墨西哥冷杉林。
在墨西哥,回到越冬地的上百万只蝴蝶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欢迎。对他们来说,这些漂亮的蝴蝶就是逝去故人的化身。墨西哥政府也建立起自然保护区和保留地为黑脉金斑蝶提供越冬场所。越冬的蝴蝶通常会等到来年2月和3月再繁殖,然后开始又一次的迁徙旅程。
在经历了几代的隔阂之后,这个物种是如何回到同一个越冬地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其飞行的模式似乎是遗传的。研究显示,黑脉金斑蝶每根触角中都有一套完整的磁场感应系统,一种叫蓝光接受体的感光蛋白能起到化学罗盘的作用,同时它们也会依靠触角中的昼夜节律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时间补偿的日光罗盘判断方向。
座头鲸:慢慢走,不要慌
回家的迫切心情被手里一张临客慢车票生生打断?别急,座头鲸告诉你,慢慢走也能到达目的地。
座头鲸是须鲸亚目(Mysticeti)下的海洋哺乳动物,其黑白相间的尾翅可达身长三分之一,背有明显厚实驼峰,所以又名大翅鲸、驼背鲸。
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在主要的海洋都有分布。这也是一个有迁徙特点的物种,夏天生活在凉爽的高纬度水域,冬天到热带和亚热带的水域交配繁殖。只有生活在阿拉伯海的座头鲸是例外,它们长年都生活在那片热带海域。
这样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其游泳速度并不快,最高时速也就每小时十几公里,边走还边“唱歌”,但是每年迁徙的路程长达25,000公里。所以说,不怕慢,就怕站啊。
座头鲸尾巴上的图样各有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上面的独特图样来辨识鲸鱼个体。他们从拍到的座头鲸露面照片中识别出同一条鲸鱼的两次露面,从而构建出其前进的路线。通过这种方法,2007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7只座头鲸,它们从南极海域迁徙到哥斯达黎加的太平洋海岸,路程大约8300公里,成为有记录的哺乳动物最长迁徙路程。
春运中的人们,既没有角马的强壮肌肉,也缺乏北极燕鸥的飞行能力,不过这并不妨碍,所有人怀着王鲑那般回家的决心,像黑脉金斑蝶一样抱有回家的信念,跟上座头鲸不慌不忙的旅途步伐——回家吧,回家吧,带着温暖带着爱。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青岛网络科普基地